163

 

  十年前即2000年从春到冬,我们生活在承德的一些老知青,自发办了四件事:编一本书,立一块碑,建一网站,办一展览。十年过去,今夏相聚,忽然感到这些事当初干得很及时。如搁现在恐怕难了,毕竟都是六十上下的人,精力体力远不如当初。

 

  书名《归忆青春》,70余篇,80多位作者(有合写的),40余万字。我当编委会主任,要求:往事亲历、故事引人、文字精短。经编辑把关,这些小文就像漫天繁星,从坝上草原到长城脚下,把知青在乡下最难忘的事成点连片铺排开来。多数作者是第一次有文章印在书上,而那些往事又曾无数次出现在梦中。尤其是女知青,未曾打开书扉,就淌泪了。十年悠悠,月圆月缺,更让人感慨的,是有的作者已离开人世。书里的文字,变成了个人仅存的青春记忆,怎不令人倍感珍贵。

 

  那年春天闹沙尘暴。朱镕基总理到丰宁满族自治县视察。想起昔日坝上草原的原生态景象,老知青就希望当下在发展经济的同时,莫要毁坏了环境。我们中有能人,善谋事能做事,找了重8吨的巨石,刻三个大字“重绿碑”(重视绿色),拉到丰宁坝头(上坝的山口)立起来,又栽树。十年过去,重绿碑掩映在树木林间,三北防护林也像长城一般护卫着京北山地。那日我们20多位“碑友”在碑前合影,虽鬓发疏白,但个个精气神不减。

 

  承德知青网又是我们的“知青村”。村里有村干部,管着网上和村里的事。第一任村长赵玲网名夏雨,是天津女知青,曾在围场县插队,后供职承德文物局。赵玲工作勤奋精力充沛,在国内知青界很有名气。不料天不假年,数载前她遇车祸离去,令村民和知青友人伤感不已。后选了新村长,村里工作继续运转。现今村里实行开放政策,许多非知青人士慕名前来落户。众多村民有的在承德在省内在国内,是为插队的地方办实事。大到修路架线建村委会,小到与老房东后人的日常往来。村里但凡下个通知,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都能落到实处。

 

  承德知青网有专人管理,“热河泉边”论坛每天都有不少新帖,有原创有转载,还有摄影爱好者大量的照片及技艺交流。我在这里发过小说连载,现在主要是发随笔,目前发有小200篇了。作品按日子列在这里,去年出书,找着很方便。

 

  我们还办了个承德知青展。是正规的展览,设在丰宁满族自治县的民族博物馆内。面积有二百平方米,照片实物俱全。内中一角有锅台小炕,物件全是插队用过的。当初布展时不知谁在墙上最醒目处写:“何申昨晚出去谈对象去了。”我知道拿谁开涮也不合适,我算名人,只能拿我了。每次去,大家都轮着坐在小炕上照像,炕上还有行李卷、老皮袄。今年,这个县博物馆包括知青展被河北省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挂牌这天,我本站在老知青中,忽被拉出发言。面对不少中小学生,我说:“有诗,‘少年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你们要问我们从何处来,且看这个展览。由此,你们会对自己的家乡有更深的了解,从而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同时,我又讲:“我们要感谢这里的父老乡亲,是他们帮我们度过那个特殊的年代。还要感谢坝上的莜面荞面,为我们充饥,使我们强壮……”

 

  知青上山下乡,是一次罕见的历史现象。前无古人,估计后也难有来者。插队生活虽然短的二、三年,长的八、九年,但其影响几乎要伴随每个知青一生,乃至其子女。承德老知青做这四件事时,只想毕竟那是一代人的青春解读。她已经存在,已成历史。作为亲历者,记录下来是应该的。同时,还要从那段记忆中跳出来,拥抱新生活新时代,也使我们的晚年生活画卷增添许多夕阳中的五彩霞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