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导演高希希解释说:我不是拍历史纪录片。这话的含义,是希望观众莫过于讲究史实真伪,要从艺术作品的角度,看本剧的新思路,特别是对《三国演义》某些内容的颠覆。我很认真的看,结果是感觉这部《三国》,更“演义”。

更“演义”,也没什么不好。没有规定只许罗贯中一个人演义“三国”,也不能限制后人对《三国演义》再演义。曹哥不是传说,曹操身后有各样传纪,发生在他身上的大事是有详细记载的。但人生数十载,经历有万千,一些小事与细节,后人就很难知道了。特别是将曹操写进文学、拍进影视作品,又要好看,有些内容就需要“编”了,也就是虚构。罗贯中把史料和民间传说结合起来,创作了《三国演义》,尔后又有多种文学艺术门类的演义,包括电视剧。同样,也应允许新《三国》在诸多演义基础上再演义。如此一来,比的就是这些个“演义”谁“演义”的更好更精新。这个“精彩”,既表现在对那段历史与人物的深入了解与解读,还有就是再创作的奇妙之处与分寸感的把握上,让人乐于接受。

举些例子,比如,曹操舍生忘死刺杀董卓,刘关张三英战吕布,王允使连环计等等,还些原演义有,新《三国》也有,甚至演义得更丰满,观众看了没啥说的。但新《三国》里给曹操添戏份,让他蹲下身给关羽系鞋带,给陈琳掸拂衣服。这在分寸感上,就有点过了。以曹操当时的身份,就是再喜爱关羽,也不可能给对方系鞋带。若如此,其丞相面子不允许,他身后的大将会怎么想:再打硬仗,您就用关羽一个人吧。曹操何等聪明,怎能做敬一者而伤众人的蠢事。至于陈琳,本来在袁绍那也算不上重量级人物,还是《三国演义》写的适度:“操怜其才,乃赦之,命为从事。”不杀他,就是天大的恩惠了,怎可能下座给他整理衣服,还说你要不愿在我这,我给你盖房等等。很显然,新《三国》是想给曹操脸上贴金,但贴得有点过,贴到脖后去了。

新《三国》力捧曹操无庸至疑。曹操历史上确有大作为,也不是不能捧。但新《三国》一边捧曹操,一边又超出历史与其他演义贬曹操,这就有点犯糊糊了。关于杀吕伯奢一节。《三国演义》的主旨是抑曹扬刘,但写到这里,也注意把握好分寸。先表明这是一次误杀,杀了八口,发现人家要杀猪。在庄外再遇吕伯奢,曹操又下了狠手。陈宫问“适才误耳,今何为也?”,曹操解释后,陈宫还没完没了,曰“知而故杀,大不义也”。操曰:“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从当时的语言环境看,曹操说出这话,也是事态发展到那,俩人话赶话才有的。转天早上不见陈宫,曹操寻思“此人见我说了这两句,疑我不仁,弃我而去,我当急行……”。

而在新版《三国》中,这段对曹操来讲最见不得人的事,却宣染(演义)得特别厉害:本来是普通人家,连现成的酒肉都没有,却变挺大的庄子,吕伯奢也成了庄主。杀人场面血腥,像杀了一庄子人。最难理解的,是添了一场戏,让曹操又回到吕家,伴着一地尸体,又喝酒又吃肉再睡大觉。这一来,曹操就显得格外心狠阴毒。真不知《三国》的主创人是咋想的,是要为曹操翻案,还是给曹操再罪加一等。

由于《三国演义》古往今来影响深远,故观众对新《三国》的接受,必然存在较大的难度。高希希导演讲要耐着性子看下去,表明他早就料到会有这么一个问题。而观众一边数叨着拍着砖,又硬着头皮看下去,则说明这新《三国》也确有一些出新之处。以我的感受,原《三国演义》(电视剧),若放到戏园子里,略改改就是舞台连本戏;新《三国》则从戏园子跑出来,与市井平民揉到一块,说它是三国,就是历史上的三国,说它是戏说,就是戏说。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感觉,这大概也正是编导者的期望所在。

不过,曹操是在何种情况下说出“宁教我负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负我”,还是值得分析的。其实,从《三国演义》里写曹操能放关羽走,就表明罗贯中都没把曹操当成那种人。在黄河渡口,杀了曹将刘琪后,“关公于马上自叹曰:‘吾非欲沿途杀人,奈何不得已也。曹公知之,必以我为负义之人矣。’”看看,反倒是关公心中不安。毕竟曹操没做对不住关羽的事,而且很守信用。

新《三国》播出,除了引发争论,还有其他反响,听流行歌曲长大的青年说“曹操是个好领导”。卖假货的找到根据,说:“人家老曹说得好,宁可我骗(负)天下人,不能天下人骗我。”对此,我有点担心。弄不好这两句话会产生误导,以为成大事者就可以负人。这可不对。莫说曹操把天下人都负了,就是只想已负人不愿人负已,也成不了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