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读到陶渊明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就想:挺好看的菊花,你采它干嘛?后来喝着菊花茶,明白了,这老爷子一准是采了晒干,然后沏茶吃。那日在山庄看菊花,见到友人文泉兄,他讲大雪天吃火锅热气腾腾,窗台黄菊朵朵,抓下一把放到锅里涮着吃,立马别有风味。

我眼前立刻现出那景象,豪爽至极!再看这满园各色各样千姿百态的菊花,就希望众花神花仙们坚持住,千万别凋谢,到了雪天,好去伴那美酒佳肴,当然还有哗哗沸水;却又不忍,如此娇媚之物,怎就忍心吃下,又如何下得汤锅。可要说学林黛玉,为落花伤感一把,也大可不必。想来想去,还是在这园子里多待上一个时辰吧,多留几张与菊花的合影,也不负这些花儿绽放一回、主人辛苦多时。

将这么多的菊花排列成趣汇艳满园,这在山庄里可能还是第一次。以前看过菊展,菊展同时还有书画展,我也出过作品。菊展都办于重阳时节,数年前我写《山庄重阳赋》,其中就有“塞外长空,鸿雁展翅南往;热河泉畔,山庄东篱菊黄”的偶句。当时是凭着想像写的,并不是真看到“东篱菊黄”。只知那片曾经的鱼池、稻田、马场又成花窖,此时该有黄灿灿的菊花,此景该入词赋……

而今日那浮想就成了现实。几乎是一夜之间,路东水畔就有了一园盛开的菊花,一园别致的景致。我看花间都标着花名,比《花为媒》里的花名要多得多。按说为著文该记下一些花名,但细思一番便一个不记,一个不提。如此这般是为读者提供想像的空间,还有前往的动力。估计你想出多少花名,也想不全这园里的花名。与其遥想,不如前往。亲临其境,置身花中。还会有不少感受,就全部萦绕在心中了。

那日曾与文物局张局长聊天,他说这花展以后每年都要搞,使之成为一种花之“节”。对此我很赞同。山庄的本色是离不开山、水、林、草、花的。只是好花需有育花人,不是简单的事。如今有了这园菊花,再入得山庄走水心谢,东墙之畔,就荷花、菊花,芍药等连成一体,于是也就出了一条赏花的路线。与西北方青山相呼应,山庄的景致则分布得平衡,且色彩丰盈。

山庄的花多了,人人都喜欢。可现在的麻烦,大概是有的人太喜欢花了。那天就有一位老人家在这园中毫无顾忌蹲下撸花籽。我不懂这样会不会对花有伤坏,只是觉得好花宜眼观不宜动手。特别是人家的花,非陶渊明采自家篱笆下的花。很不错,文泉兄很会说话,说不行没长成呢,婉转的劝阻住。我就想,假如这园子不收费,会是什么样的情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现在这几位管理人员,是绝对看护不过来的。

九月九重阳日,七十岁以上的人,或许要再一再二的来这里,因为免费。年轻人眼神好,不愿破费,隔着竹篱也就看了。这一园菊花为山庄添景,为岁月增色。有朝一日,山庄处处鲜花盛开,无篱无杖,人们置身其间,与花和平朝处,一派和谐景象,这应该是今年菊花展主办者最希望看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