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是对四年前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印象太深,因此就留意伦敦奥运会、特别是她的开幕式。清晨的雨还在下,遥远的“伦敦碗”一片欢腾,几经铺垫,第三十届奥运会开幕式终于揭开了她神秘的盖头。

如同大红盖头下却是一个金发碧眼的新娘,令人惊讶与费解。主持人时不时地强调着一两个词,就是“英国符号”、“英格兰情调”。这话说白了,就是在提醒(也确刚睡醒)国人,不要用我们对奥运会开幕式的理解与曾经的表现,来看今朝这只“伦敦碗”内的开幕式。主持人真够聪明,提醒得很及时,起码我本人就把注意力集中到英国人的幽默上,然后就赞叹他们举重若轻,竟把这么一场“大餐”搞得轻松快乐,场内的表演者有时就像赶集一样地呼啦啦进行着。不然,总拿北京奥运开幕式对比着看,就会看得着急上火:开幕式还有这样的?

真有这样的,也是别样风采吧。只看人家那“碗底”,完全不是体育场,山丘、草地、树木,田园诗一般,确很浪漫。运动员聚在?草丛中,要比站在平地上舒服得多。而领引队伍的女孩把各国名牌扛在肩上,旗手斜挎旗杆套,以及让五百施工工人分列两厢,又容易让人产生错觉,以为这等细节,恐怕不该是高傲的英国人想到的,但他们确实想到并做到了。就想咱们搞些活动的开幕式上,举牌姑娘都得是铁臂阿童木他姐,从一入场,两个胳膊就直溜溜端着。上小学时老师罚同学就是两臂端直,时间长了谁都受不了。

没吃过英国菜,但这场“碗”里的大菜,可能就是地道的英国风味。我看除了“工业革命”那几个大烟囱和浇铸出来的五环场面宏大,别的都朝着轻松幽默使劲。特别是看着看着以为好戏还在后头,开幕式却突然结束了。“没了?就这些?”这是我和不少人当时脱口而出的话。

绝无贬低这场开幕式的意思。只里略感曾经的“大英帝国”(主持人不经意间顺口说出),又是第三次办奥运,开幕式办成这样,与世人的期望可能有些差距。就说点火炬,那是每届开幕式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前者射箭的骑马的凌空飞奔的,都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而这次,那些带火的花瓣立起来又能有多高?立意当然可以想出很多,如百花?放凌空盛开,但同时也就像野营点燃篝火,众人添柴火焰高。说来是别致、巧妙,但很难让人眼前一亮心头一震。 人们还是喜欢奥运之火高高燃起的气势。“碗底”的火光再亮,也会让“碗帮”遮住许多。

奥运会开幕式除了展示五环、点燃火炬等,没有太多的规定动作,这就给了主办方以极大的创意空间。由于各国各城市的审美观念存在着差异,于是就表现出来了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瑰丽场面。但有一点是明显的,即同样花钱,东方追求的是越隆重越好,而西方是越轻松越好。像“憨豆”这样的表演,拿到如此大的场面里,要不是有大屏幕,观众又怎能看到他挤鼻瞪眼。一个大人把鼻涕纸扔到旁人的钢琴里,真不知好笑在哪里……

但这也告诉我们,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奥运会开幕式也是可以这么搞,比起我们用很多人花许多钱受好大累,或许评价还不低呢。

由此想往后我们搞大型活动,是不是也该从这里受到些启发和借鉴。就像现在的婚礼,越搞程序越复杂,好像只有那样才算隆重,其实来宾早就饿了。最近见到一些“改革”的,即发言都有稿,避免现场发挥高兴起来越说越多。把时间控制在半小时左右,最合适,最受欢迎。太短了,也不行,显得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