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进文风,多写实的。我当全国人大代表十年间,没少参加各种视察活动。但记忆最深的,当是2006年秋天的“环北京农村贫困状况调查”。也就是说,那一次是全国人大下文件,组织部分代表“专看”穷村穷乡亲。富的?不看。可以想象,尽管早就有那么句老话“谁家没有几门穷亲戚”,更何况是穷乡亲,闭眼抓也抓一大把,但如果不是上面有明确要求,基层绝对不会把你往那领的。有粉儿都愿擦,有疤都想遮,因此,不愿意让看穷的,可以理解。

    我们这组由石广生部长带队,看保定、张家口、承德各一个县若干村。事后琢磨过味来,保定挺“精”的,安排在淶水野三坡那块儿。那倒也是山区,距前不久习总书记去的阜平不远,但那地方毕竟是旅游景区,周边再穷,估计也比阜平强。其间主看的一个村,街上挺干净,村委会还是一座二层小新楼。介绍说这村原来很穷,一个能人当了村主仼,正带群众往富裕路上走,这村部都是他个人家的。你能说啥,确实穷来着,现在也不富,发展前景挺好,只能赞许。按要求得到村民家里去看,路上很肃静。我假装上厕所,脱离了队伍,就发现哪是没人,是有人把着些路口。我一露头,就有村民要闯过来,立即有人拦住说:你那事咱回头好说好商量。马上又有人找来请我归队,咱能咋着?只能按人家安排的路线走。

    说起来还是张家口、承德比较实诚,真按文件要求办了。在赤城县,市委书记陪着看了好几个贫困村贫困户:村委会没处办公,主仼穷得四十来岁还打光棍,有个老汉半年才吃一回豆腐。虽说有特殊原因,但也真穷的叫你没法睁眼。看了以后,中午,石部长拿起筷子又放下,说这饭真没法吃呀。在丰宁满族自治县也是如此,一村老少灰头花脸守着沙滩地干闲着,破屋子过去饲养室差不多,挺好的小伙子大姑娘也不出去。石部长都着急,说你们要没处打工,我帮着联系。我毕竟是承德的代表,跟县里说真敢让看呀。县里同志说有救济款多给点。

    代表只管视察不管钱,重要的是向上向下提建议。那次因为真的感受了穷困现象,大家认了真了,不似以往视察都说好话皆大欢喜。连夜分析总结,除了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还找出带有共性的问题向上反映:一是为保护北京的水源、为防沙尘暴,这些县沿河稻田多改旱田(省水),二是牛羊由散养改圈养(防沙化)。旱田收入比稻田差多了。圈养,不少人就养不起了。建议是希望国务院有关部门协调,让水源和防风沙的受益地北京增加补偿。一亩稻改旱,后来就从补到400元又有所增加。如此,沿河与治沙的村民都能受些益。这也就是看穷地方的结果,能有人为穷乡亲想事说话。

    平心而论,现今大中城市周边还有平原等地,多数农村早都富了,有的富得不得了。中国作协在华西村开农村题村创作座谈会,住的都是别墅。把你领进楼,一人一套房,谁都看不见谁,更甭说跟村民聊聊天。这环境好是好,要都是这样,农村题材作品也没的可写了。问题是,农村不都这样,还有过年吃饺子费劲的地方呢。故此,领导下乡,代表视察,锦上添花应该,雪中送炭更重要。

    这些年,有的人有点“嫌贫爱富”。与富乡亲走动,高兴,省心,为庆贺乡亲富起来,还能多喝两盅;穷乡亲,病多、事多、钱少、粮少,看着糟心,帮着费力。于是,有的地方一见上级来了,就陪着从城开车走啊走,好像周边都不是乡村,百里迢迢翻山越岭去看那么一两个富村。要说鼓励先进总结经验,也应该。可往下地方官都換好几茬了,还看那俩村。也难怪富村干部牛性,有道理:有能耐你们再弄出几个这样的村来?

    所以,到2020年要共同富裕建成小康,不能人齐马不齐,早早为一些穷地方穷乡亲想想办法至关重要。而首先要做的,该是多去看看至今还穷的乡村和村民,了解实情。哪怕“走得远一点,哪怕看得少一点,是真实的,才是值得的。”这话,让人听了打心眼里感动。

    为官一方,治下有穷的地方不可怕。可怕的是怕上级怕记者怕外人知道看见,就是不怕穷人受穷。曾几何时,不是有的地方怕露穷,还垒道墙遮上吗?不知道的,还以为他要学刘谦:下面,是见证奇迹的时候了。可惜奇迹没发生,推倒墙,还是老样子。与其这样,真不如正视现实,多做工作,让贫困村越来越少,穷乡亲都早日变成富乡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