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部有鲜明特色的书,与我们通常见到的其他纸质出版物迥然不同,作者展现给我们的不是关于世人常见事物的叙述,而是人们平时很少接触却又渴望了解的文物世界及文物工作者工作和生活的写实。作者赵玲,原是天津到承德插队的知青,在文物领域工作十五年,现任承德市文物局副局长。工作之余写了这部书和它的姐妹篇《在三百年庆典的日子里》。几十万字的著述,是她在紧张的工作之余,牺牲了自己的休息和睡眠,积累分分秒秒的时间“挤”出来的。在当今经济大潮的冲击下,赵玲竟然还能扑下心来写出这部独具特色且富有可读性的著作,着实令人击节赞叹不已!

 

 

  既然答应为她的书作序,我当然要对她发问:“你怎么想起来要写这样一本书?

 

  她答:“最初没想到将来可以结集成书——其实这一篇篇的长短文,不过是做完每一工作后的纪录。”

 

  “做完工作后的纪录?每天工作做完后不是已经很劳累了吗?怕是时间也够晚了吧?”——翻着她一篇篇的“工作实录”,我随意地问。

 

  “不管多累,也不管时间多晚,我都得在电脑上敲完才睡觉。”

 

  “长年累月这样做,不影响健康吗?

 

  她一笑,说:“已经习惯了。”

 

  说到这里时,我想起了文物局人们对她的评价——

 

  “她有一股子顽强劲儿,工作上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她的拼搏精神实在叫人佩服,最忙的时候连饭也顾不上吃,有病也不找医生看。”“她在筹备‘300年纪念’时,忙得连家都不顾了……”“她是个工作狂……”

 

  我心里想:你这个女性还真有点儿男性味道,不过现在不是谈论这个话题的时候,于是说“咱们还是言归正传吧。”

 

  赵玲接说:“我这个人不仅注意工作的过程,更重视做好详实的记录——给做文物工作的后人留下一些思考,留下一些可资他们借鉴的东西。”

 

  “你这个业务局长想得够长远……”

 

  “我其实不光想文物工作,我还想到做人,我认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应该尽自己所能,为社会多做些什么。”

 

  “说得好!”我的精神为之一振,这就是说,这位业务局长心中想的不仅仅是分内工作,她写这样一本书,还有更深层的意思——为社会多做些什么。

 

  赵玲的话如果出自像我们这一代人之口并不新鲜,因为我们的青年时代接受的“人生观”教育,就是人生不能为自己,而是为国家、为民族、为社会……其中当然涵括了“为这世间多做些什么。”然而,如今的一些青年人嘴中很少出现“人生观”这个概念了,相反,经常出现的词儿却是“垒长城”、“桑拿”、“松骨”这类时髦玩艺儿,而且不仅是说说而已……赵玲呢?这位也是属于中青年年龄段的人,却在出色地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不事张扬地做着“为社会多做些什么”的事,能不令人生敬?

 

  但赵玲是一位刚刚步入中年的女性,出身又是大城市的知识分子家庭,接受新事物很快,比如电脑写作,网上冲浪,歌厅展喉,淡雅化妆……都与时俱进。她给人的印象是很青春。而且如她的网友所说,她灵秀脱俗,气质高雅,充满活力,赢得了同龄人的钦羡。这应该说是她的优势吧?

 

  然而,我最欣赏的是她的敬业精神。从最初她迈进文物局的门坎儿,一下子就喜欢上了文物工作,一直到十五年后的今日在局里独挡一面,她的敬业精神矢志不渝,并且随着她与文物打交道时间的推进,其敬业精神可说是与日俱增。读者诸君会从本书中看到,赵玲为了文物事业不辞辛劳远赴甘肃、西藏、新疆、苏州、上海、香港……甚至泰国、斯里兰卡、美国……出差过程中,在拉萨战胜高原缺氧的困难,在敦煌克服胃病发作的痛苦,在气候异常干燥的戈壁滩仍然咬牙坚持工作……读者会从这些细节描述中看到一颗赤热的心在跳动,看到一个文物工作者对文物事业的无限忠诚。

 

  说起赵玲的敬业精神,用一句概括性的话吧:敬业精神反映了人的高尚品格,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精神的组成中,敬业精神不可或缺。它是传统文化中的精华,不是糟粕,不应摒弃;在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进程中,我愿看到它发扬光大。

 

 

  2004919日——一个雨后初晴的上午,避暑山庄美丽如画。为纪念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列入世界文化遗产10周年,承德市文物局于月色江声举办《避暑山庄古建艺术展》。此次展览立意高远,且内容丰富而具变化,全面、准确、生动地展示出避暑山庄古建艺术的深厚根基。赵玲事先给我来电话说,展览内容很宝贵,请我前往参观。我因策划和写作电视连续剧《避暑山庄大传奇》,涉及到主持修建避暑山庄的雷金亮、雷声远,自然对此展览极感兴趣,提前赶到会场。北京和省会文物界的众多朋友早已光临。师力武局长致开幕辞后,即由赵玲介绍筹展经过,她的讲话大方得体,声音悦耳动听,吸引了众多游人的目光。她在讲话的结尾,讲到这个展览的意义:一,它是一首诗,一首古建艺术的抒情诗;二,它是一幅画,一幅陶冶人性情给人以审美享受的风景画;三,它是一座桥——一座珍贵文物与观众之间交流和沟通的桥!

 

  这话说的多么好啊!

 

  这不是一般官员的话,这是赵玲的话。是只有赵玲这样的“官员”才能在公众场合讲话中说出的话!

 

  那么,赵玲呢?但愿她也成为一首诗,一幅画,一座桥……

 

  (本文作者为国家一级作家、原河北省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