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大事记 张东伟 1957年 9月10日 为了打开城市学生参加农业生产这条道路,承德市组织了第一批由12名高中毕业生组成的“青年志愿垦荒队”走上农业生产第一线。 1963年 承德二中两名高中毕业生张秀勋、史书蕙自愿到坝上林场插队。 1964年 8月 承德二中高中毕业生王桂珍、陈彦娴、史德荣、李如意、王晚霞、甄瑞林响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号召,自愿到围场塞罕坝林场落户。8月26日,《承德群众报》以《到艰苦地方去锻炼成长》为题报道了“六女上坝”的事迹,一时轰动全市。之后,中学毕业生上山下乡形成热潮。 1965年 6月 承德地、市安置办与围场县联合在围场建立了完全由初高中毕业生组成的“青峰生产队”。6月19日,承德市各界1600多人在承德群众电影院集会,热烈欢送第一批去“青峰生产队”落户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建设。专署副专员孙乙泰、市长杨趾麟到会讲话,下乡知青代表杜秀兰、家长代表邱德贵讲了话,少先队员向上山下乡知青献花、献辞。 8月14日 承德市各界在承德市群众电影院欢送第二批44名下乡知识青年(应届初高中毕业生)到围场兰旗卡伦落户。地委常委、副专员马庆云和承德市副市长施海银出席大会并讲话,接见了知青代表。下乡知青代表程菊兰也在会上讲了话。 8月31日 承德市各界1600多人在群众电影院集会,欢送第三批知青上山下乡,副专员孙乙泰和副市长鲜于焕接见了下乡知青。9月1日,第三批72名初高中毕业生奔赴青峰生产队。 9月26日 《承德群众报》以《青峰岭一的新主人》为题,详细介绍了几批到青峰生产队落户的知识青年的劳动、生活、学习情况,在全市各界引起强烈反响。 12月31日 承德专署召开了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先进单位、积极分子代表会议。参加会议的先进单位和积极分子代表85人。承德市各中学应届毕业生、下乡青年家长和专、市、县各有关部门负责人110人列席会议。军分区、团地委、专妇联、农业局的负责人和先进单位、积极分子代表20人进行大会发言;选举产生出席河北省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的代表16名;通过了向全区知识青年的倡议书。会议期间,地专领导王常柏、郭耀臣、王佐民等接见了全体代表,地委书记王常柏做了指示,会议开了天。 1968年 6月 第一秕天津知青70余人到承德地区围场县拆除插队落户。至1969年6月 承德地区共接收天津、北京、南京知青4597人。 8月2日 承德市革委召开了全市24所初、高中学校毕业生大会,动员“上山下乡”、“到祖国最需要,最艰苦的地方去”。 8月12日 在市革委动员和组织下,承德市首批83名中学生和社会知识青年奔赴丰宁坝上插队落户。 本年 共有四批知识青年和中学毕业生3435人上山下乡。 8月29日—31日 承德地区革委会毕业生分配领导小组在丰宁县坝上骆驼沟公社召开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现场会议,确定了具体任务分配方案。要求各县除动员安置本县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外,丰宁县接收安置承德市知识青年,围场、隆化、平泉县接收安置天津知青。并在会议上对上山下乡知青的安置经费、口粮标准、住房等问题做了具体研究,以及帮助解决上山下乡知青的生产、生活问题。 12月22日 《人民日报》发表了毛主席的指示(简称“一二·二二”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从此,承德地区形成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高潮。 本年下半年 承德地区动员安置8228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69年 1月 地革委组织300多人的检查慰问团,下设9个分团,分别深入到有下乡知青的社队进行检查慰问。之后,发现总结了围场县二十九号大队、平泉县果树园、榆树林大队、丰宁县骆驼沟大队等再教育典型进行了推广。 3月21日—23日 市革委会召开城镇居民和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动员安置工作会议,贯彻落实毛主席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安家落户接受再教育的指示。会议要求再次掀起上山下乡高潮,在3月底以前完成省交给的动员和安置市内三区1.2万人下乡的任务。 6月28日 为适应毕业生上山下乡参加农业生产的需要,承德市各中学改秋季招生为春季招生。 10月1日 在承德地区上山下乡的知青胡志红、孙常兰、王玉财等人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20周年国庆观礼。 至本年底 承德地区共动员安置28375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0年 5月11日至13日 地革委召开全区上山下乡动员工作会议。参加会议的各县(市)主管安置工作的常委和安置办负责人、县、镇公社、市区及有关街道负责人共45人。会议学习了毛主席有关“知识青年到农村去”等一系列指示。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经验。地委常委王郁敏在会上讲了话。 5月12日 中共中央转发国家计委军代表《关于进一步做好知识青年下乡工作的报告》,即毛泽东批示“照办”的中发(1970)26号文件。《报告》中提出:一、各级党组织和革命委员会要把做好下乡知识青年工作摆到重要位置上来。二、报刊、广播要加强对下乡知识青年先进事迹的报导。三、推广江西省派干部带领知识青年下乡的经验。四、城乡要密切配合,互相支持,共同做好工作。五、因陋就简,就地取材,解决下乡青年住房问题。六、打击破坏上山下乡的坏人坏事。文件下达以后,承德地区普遍加强了对知青工作的领导,进行了深入的检查,发现并切实解决了一些实际问题,打击了破坏上山下乡的坏人,由城市向插队知青集中安置的县乡村派出了大批的带队干部。 9月12日 地革委召开全区贫下中农教育知识青年经验交流会,历时6天,出席会议的贫下中农、社队干部代表、家长代表、知青代表共225人。会上,地革委副文任张子明作了形势报告。有20名代表在会上发了言,广泛交流了经验。会议结束时,与会代表还向全区发了倡议书。 1971年 7月18日 隆化县旧屯公社大地大队天津下乡女知青郑家元在抗洪抢险中英勇负伤,后感染成急性破伤风,经多方抢救无效于7月27日牺牲。中共隆化县委、县革委、县人武部授予她“模范共青团员”、“革命知识青年的榜样”等光荣称号,并号召全县青年、民兵、知识青年、干部和群众向她学习。 12月11日 为了迎接毛泽东关于“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3周年,进一步贯彻毛主席批示“照办”的中央26号文件,地委决定,成立承德地区慰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慰问团。团长张子明,慰问团设办公室。各县设分团。全地区本着“村村到,人人见”的精神积极开展了慰问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活动。 12月22日 《承德日报》报道,三年来我区的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有上千人先后出席了省、地、县三级学习毛主席著作积极分子大会,100多人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000多人加入了共青团,很多知识青年被贫下中农选进各级领导班子,还有许多人分别担任了民办教师、赤脚医生、技术员等。 1972年 6月 中共南京市委、市革委慰问团来我区对在围场县棋盘山公社二十九号大队插队落户的胡志红、邓苏等17名南京知青进行慰问,受到了承德地区、围场县各级党组织、革委会及群众的欢迎。 11月9日 地革委通知,成立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领导小组,高健任组长。 1973年 3月26日 召开了承德地区共青团首届第一次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承德地区第一届委员会。 4月1日 举行首届第一次全委会,围场县插队落户的南京知青胡志红当地选为共青团承德地委书记。 6月 中共中央发出由周恩来总理亲自起稿的(1973)21号文件,印发了毛主席的复信和李庆霖给毛主席的信。承德地区将此文件印发至公社以上各级党委,并传达到上山下乡知识青年和广大群众。此后,上山下乡知青的住房、口粮、医疗、学习教育等方面条件有了一定改善。 7月11日 调整承德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领导小组。组长牛奉林,副组长赵雨霖、胡志红。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安置办公室与民政处分设,作为地革委常设机构。 9月10日至12日 全区地、市、县分别召开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了中共中央和省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转发国务院的报告(即中央30号文件)。会议强调,要加强党对知青工作的领导,强化办事机构;积极解决下乡知青吃、住、用、医等方面的实际问题;要选派带队干部,加强鼓励教育;要坚决打击摧残迫害下乡知青的犯罪分子。会议还制定了1973年至1980年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规划。 10月4日 地委通知,王振国任地革委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主任,高怀任副主任。 11月2日至4日 地委召开了全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参加会议的代表共600人。地委、地革委领导张子明、牛奉林、赵雨霖等出席了会议,南京市革委领导也应邀出席会议。北京、天津市革委发来了贺电。会议传达了省知青会议精神,总结交流了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地委第一书记张子明作了工作报告,第二书记牛奉林作了总结报告。 12月26日 承德地区毕业生分配安置办公室正式更名为承德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 截止本年 承德市已有7000多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4年 11月初 承德地区召开全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大会,历时8年。会议期间,传达了中央领导关于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工作的讲话和知青会议精神。大会总结、交流了经验,出席会议的知青代表、干部代表以及家属代表发了言,介绍了经验和事迹。 本年 承德地区推广大厂县建设青年点的经验,将分散的知青集中起来,形成知青点,并加强青年点建设。至1976年,全区知青点已达309个。 本年 承德地区开始推广株州市厂社挂钩经验,城镇各单位支援青年点建设,仅一年时间,北京、天津、省、地就支援青年点物资达26万元。 本年 全区有3500名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1975年 3月14日 《承德日报》报道,承德市今年首批1370名初高中毕业,陆续奔赴农村,上山下乡。 6月26日 召开第二次全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会议上,地委第二书记牛奉林在地区上山下乡知识青年代表会议讲话中提到:我区广大上山下乡知识青年有6500多人成为理论学习骨干,3000多人参加了各级领导班子,6000多人担任了民办教师、赤脚医生、广播员等职务,400多人参加了中国人民解放军,200多人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5000多人加入共青团。 本年 知青孙常兰当选第四届全国人大代表。 1976年 5月 在宽城县召开地区知青点建设现场会。 8月2日 地委、地革委联合向省委、省革委反映:自1968年以来,承德地区安置插队知识青年38293人。有16147人被招工选干、升学和参军等离开了农村,有802人在农村结了婚。 11月12日—16日 召开全区知青上山下乡经验交流会。 1977年 3月5日 地委常委刘运昌在地区知识青年上山下乡会议讲话中提到:去年全区有4010名知识青年奔赴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有3名大中专毕业生“同旧的传统观念决裂,不拿工资,不吃商品粮,回乡当农民”。 1978年 本年 在维护安定团结、坚持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方针下,承德地区积极调整政策,缩小下乡范围,改变安置办法,放宽回城限制,逐步结束上山下乡。 5月 承德地区传达了国务院知青领导小组、教育部联合发出的《关于积极组织今年报考高等学校的知识青年复习文化课的通知》,要求知青所在的生产队,应热情鼓励符合条件的知青报考高等学校,本着劳动、生产两不误的原则,每天给他们安排一定的时间,组织他们复习功课。本年,承德地区有部分知青考入高等学校。 10月18日 地委通知,行署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办公室成立党组,书记王振国。 1979年 截止本年 承德市初中毕业生上山下乡的共有22015人。 1981年 本年 随着上山下乡政策的调整,需要安排的插队知青人数减少,承德地区知青办并入劳动局。劳动局把知青工作统管起来,有关上山下乡知青遗留问题由劳动部门本着负责到底的精神,逐步予以解决。至此,城镇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已告基本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