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行(十三)--丰宁历史博物馆和满族文化馆

        四楼是丰宁历史文物馆,我实在没想到会在丰宁这样一个小地方会有如此正规的文物展览馆,而且展品如此丰富,确实让人叹为观止。听夏雨介绍说,原先这里只是“一个半人一条狗”,就是说,那时的博物馆,只有白馆长一个人,还聘了一个退休的,就算是一个半人,另外还有一条年家护的大狗。夏雨等上一级的部门给了很多的扶持和辅导,在白馆长的不懈努力下,历经二十年,才有了今天的局面。

       他就是白馆长,一位谦和、敬业、几十年来坚持不懈,从小事一点点做起,为丰宁的文博保管和挖掘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

       承德有八个县三个区,有很多是蒙、满人,听夏雨说,八个县都有博物馆,现在丰宁馆是最好的,有近千件文物。我问过白馆长,这里展出的文物都是在丰宁发现的吗?他说,是。我对文物方面没有专长,但身边有些搞文物的专家,也看过国内一些各种层次和规格的展览,所以也略微能看出点小道道,能在丰宁看到这样规格的展览,实在是觉得非常意外,不但是展品丰富,展馆的布置、展品的选择、陈列的次序、乃至灯光的运用,都显示出很到位的专业水准,在这里,我们能感觉得到历史沧桑的遗痕、渊源流长的文化、天人合一的哲理、民族智慧的光焰,还有一首首吟诵不完的长诗、一幅幅舒展不尽的画卷,应该说,如果有时间,光是这个展览层就够看一整天的。

       五楼是满族文化展览馆,除了介绍满族的风俗人情、服装祭典、历史演变等,还有较为详细的关于萨满教的介绍,包括萨满一些宗教活动的缘由、形式、道具、场景等等,展品和介绍都非常丰富。我想格格要是能来,她一定会欣喜若狂的。刘小萌是满族史和萨满教方面的专家,他在那儿不停地拍照片,和他说话也没空搭理了,也正因为里的展品太过丰富,原来说好了小萌下午和我们一块上坝的,他最后还是选择了留下,估计是那里的东西深深吸引了他。在这儿就贴些照片吧,也馋馋格格,呵~~~。

承德行(十四)--津、京、沪、承、石知青座谈会

       参观完之后,当地电力局(秋风摇控指挥)请我们去午餐,丰盛且热情。

餐毕,我们回到丰宁博物馆开座谈会。这次座谈会也是我们此次承德行的一个重要节目,刘小萌也是为此特地从北京赶过来的,本来夏雨还联系了另外几位北京的知青,但因其他原因没能成行。

      座谈会开了一个多小时,夏雨讲了这次上海、石家庄等地知青来承德的起因、承德知青为此所做的讨论、计划、安排等,所有的行程全部按照计划一环扣一环,我们这些人在事前提出过的意愿也已一一全部落实。秋风、柳絮、冬雪作了大量的协助工作,风云、春雷为陪伴我们辛苦了好多天。

       会上各地知青纷纷即兴谈了自己的感想。石家庄的陈老师首先发言,他说:我是第一次参加各地知青的联谊活动,很受感动。地主方面给我们在吃、住、行方面做了精心的安排,这一些缘于我们曾经有过的知青经历。虽然以前各不相识,一说起来就会特别亲切。今天更应证了“知青有情”的话,现在大家生活也安定了,也有了一定的经济条件,希望我们继续友情,健康快乐地生活。

       我在会上读了刚收到来自晓歌和紫岩的短信,他们都衷心祝愿我们这次承德之行顺利,并表达了对承德和各地知青的问候与思念。

       夏雨:这次活动没有更大范围地说,但很多人都知道,北京的宇鹏也来了短信表示祝贺和问候。

天涯:我上网很久了,很早就认识了上海的网友,叶儿是五、六年前就在网上认识了,从红河谷的事,知道了承德知青网,那时外地第一个去看望红河谷的就是承德的知青,那时就一直很想来承德,这次终于如愿,见到了那么多心仪已久的网友,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很感谢大家。

       野兔:我从会上网,就一直被承德知青网所感动,他们从希望小学、书、重绿碑、展览馆,一步一步踏踏实实地做了很多实事,我们也从中知道夏雨和承德的知青们付出了多少心血。也因为知青情结,我们有了感情。

       华夏知青网的明熔居士:认识承德知青网和野兔等朋友很多年了,今天看了承德知青的展览,能把历史作为文化放进博物馆,全国也是唯一的,能做到这样好,的确不容易,把知青文化与社会文化溶合在一起,是很难得的。写历史靠走过这条路的人,这样的人写出的历史才是真正的历史。

       晓雾山风:刚才在展览上看到夏雨已将知青出的书也收了进去,我介绍一下上海各地知青不同出版物的情况:有安徽知青的“回望蒙城”、内蒙的“遗落在乌兰察布的脚印”、云南知青的“天堂岁月几疑在梦中”,黑龙江的书有:北大荒风云录、呼玛知青风云录(当地党史办出,上、下二册)、青春在这里走过(图片)、那山那水那旮哒(正式出版物)、又见昨日七星泡、上海儿女在黑龙江(上、下二册),还有“黄山脚下的知青部落”、“老知青写真”、“寄往天国之门”等。这些资料在我们论坛上都可以查到。

       古道游侠:我是浦江情的副版主,是晚上打更的。呵~~,第一次来承德,感受到承德知青的热情,非常感动。我也是个业余的清史爱好者,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向各位,特别是向夏雨请教清史方面的知识。我在黑龙江六年,回去过三次,因为眷恋着那片土地,我也写过黑龙江史话,介绍黑龙江沿途的历史、人文、风景等等。

       刘小萌:我想说二个词:真诚、宽容很惭愧,我很少上知青网,以后有时间我一定会经常上知青网站。在现今社会讲钱讲权,可是我们这个群体里会有真情流露。我们经历过、承受过,当我们在一起时,我们会有真情有宽容。这几年我很少喝酒,可我和知青朋友喝酒,再多也不会醉。

承德行(十四)--座谈会,续

       王庭昌:我只想写二个字“情缘”,我们聚在一起就是因为有这份情,知青的情;我们能聚在一起,就是一种缘。

落霞惊鸿:以前我不认识承德的知青,只是听叶儿不断说起过。这次来了,受到的感动和感想不是一二句话能说完的,现在我只想请大家有机会也来上海,也感受我们的热情。

       糊总:落霞讲了我的心里话,我也不多说了,希望大家有机会能来上海。

       董康定:我特别对博物馆感兴趣,我觉得这个博物馆是国家级的,进去后让我惊叹,看完后,对中华民族56个民族的感情加深了。对知青展览,我是一言难尽,甜酸苦辣涌上心头欲说还休。我觉得,有机会有条件应该让更多的人来看看这个展览。

       陈光德:二年前夏雨在上海办展览时,我就认识了夏雨。我这次来的任务就是想为黑龙江的黑河知青馆学习经验。不管社会怎么样,我们知青的情义永远在,希望大家保重身体,好好活着。

       周华图:这次来了以后,最大的感受就是“缘”,希望以后这份缘会继续下去。

       杨剑豪:大家讲的都是我心中想的,我最近写了首歌词,现在念一下:(歌词全文我没记住,好像落霞那儿有),他念完之后,夏雨把歌词要了过来,并请杨剑豪在上面签字以作留念。

       杨剑豪还写了一首诗,风云当场朗诵,声音洪亮、字正腔圆、声情并茂,这首诗经风云一朗诵更是让大家齐声叫好,久久鼓掌,作者杨剑豪本人向风云握手表示感谢。

诗的全文如下:

感谢生活
---献给在座的知青朋友们

有时候我会想,也许在某一天,没有任何预感,就会被上帝收了去。现在趁着还在世上,我始终想说的是,我要感谢生活——

痛苦之前,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平安;

痛苦之后,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幸福;

痛苦之中,我感谢生活,她给了体验。

繁华之前,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安宁;

繁华之后,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沉静;

繁华之中,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温馨。

爱情之前,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纯美;

爱情之后,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成熟;

爱情之中,我感谢生活,她给了甜蜜。

衰老之前,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青春;

衰老之后,我感谢生活,她给了我从容;

衰老之中,我感谢生活,她给了过程。

我感谢生活,她值得我感谢。

悲伤、喜悦、残缺、遗憾,

每一个细节、每一丝滋味、每一滴泪水……

对生活的一切,我都在感谢中照单全收。

生活里没有天堂,生活本身就是天堂。

有许多人在天堂里睡觉,

我知道,此刻,我们都是清醒的雄狮!

江南塞北睛同天--承德行(十五),重绿碑

    从丰宁出发,我们的车直奔大坝,这里的人习惯将接近草原的地方称为大坝,就是河北与内蒙交界的地盘,也是秋风、闫大等下乡的地方。更是我们这次活动的又一个主题:我们要去看“重绿碑”。

    这块碑铭记下曾任国务院总理的朱熔基到丰宁视察的情景,更表达了承德知青对坝上沙化的忧思和对草原的热恋。当年他们亲手栽下的塔松苍翠挺拔,四周花草没膝,散发出阵阵清香。几年来,因为有了这块碑,丰宁坝上的生态已经大为改观,“重视绿色,重现绿色”已成为当地全社会的共识与互动。

    说起这块碑的由来,那还是六年前的事:5月中的一天晚上,柳絮和秋风一起晚餐的时候,说起了沙尘暴,秋风讲了一个设想:前几年回坝上几次,发现坝上为了旅游开发,修建了几十处度假村和跑马场,草原生态环境受到了极大的破坏,好好的草场被马蹄践踏的寸草不长,这也是暴发沙尘暴的根源。几个当年的老知青想找一块大石头,刻几个字,立在当年下乡的地方,以警示后人爱护生态、重视绿色!柳絮当时所在的部门,正在申报“省级园林式单位”,眼下正在拉假山石,准备垒假山,他即让秋风第二天就去看看,有没有满意的石头。
第二天到仓库后,秋风一眼就相中了这块重达八吨多重,形状象一片树叶的石头,这也是在那些石头中最漂亮的一块。如果说,是一次晚餐时无意间的聊天,萌发了他们做这件事的基础,不如说,为草原的生态环境而忧虑的心情,时时在这几位老知青的胸中翻涌。

    他们说干就干,第三天的傍晚,秋风带了一位老书法家和柳絮一块到仓库对石料进行了斟酌,原准备马上请石匠就地在仓库开始清理和刻字。几天后又来了老知青“蜗牛”和晓光,说是自己写字,意义非凡!任务理所当然地落在名记蜗牛的手上了。几天后,两个一米见方,隶书篆写的“重绿”大字贴上了已清理平坦的巨石上,石匠开始精心地刻制。为了使碑文更充实,秋风他们又从遥远的碾子沟拉一块三吨多重的副碑,刻上了碑文和21名老知青发起人的名字。一切就绪,只待择日起运。这时候心细如丝的秋风发现副碑的名字刻的不清晰,很不理想,于是决定清掉重刻。

    6月23日,柳絮和秋风一块到仓库去,在现场刻碑的石匠找到他们,提出石头太硬刻不动。他们就过去看了一下,告诉他怎么处理,而当柳絮准备离开现场时,石匠重重的锤子落了下去,一块铁渣飞入了离现场最远的柳絮眼中,我住进了北京同仁医院……至今,柳絮的视力还是受到很大的影响。

    承德的知青们,他们并不张扬,而是踏踏实实地做着一件又一件有意义的事,出书、树碑、建知青文物馆、为下放的农村修路、建学校、送电……他们不是喧哗的瀑布,却拥有德行的溪流,这是与大地一样厚重的德行之美。

    终于见到“重绿碑”了,说实在的,以前只是在晓歌她们拍回的照片中见过,在知青文物馆里见过缩小的模型,当我真正站在这块巨石前,真是非常震惊,我简直难以想像承德的知青们是如何费尽周折把这块大石头运上来的。

      这块碑在通往大滩草原的公路旁,天已薄暮,远处的高山拉开苍茫巨幕,石头在夕阳中隐隐发光,周围是没膝的草,还有许多不知名的野花,站在这块心仪已久的重绿碑前,面对透着余辉的天空以及泛着清香的草地,人心一下子敞开来,那些琐屑的事情,被迎面而来的风,倏地涤荡掉,只剩下新鲜饱满的激情和欲望,汹涌着我激动的心。

      公路的另一边,与“重绿碑”遥相呼应的,立着成吉思汉跃马飞腾的雕塑,还有一座敖包,彩色经幡被风吹得展翅欲飞,英武昂首的雕塑在苍茫云烟中清晰可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