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正未有穷期
                                                                           ——承德知青网建站15周年座谈会侧记
 
 1月18日上午,承德宾馆四楼的一间大宴会厅里欢声笑语。 “庆祝承德知青网建站15周年暨改版新网站运行大会”在这里举行。
  北京知青代表金雄、黄军装,辽宁知青代表徐原、六角花赶到了这里,原市政协主席、曾在平泉插队的老知青郑晓东来了,热河网、承德摄影家网、热河微信平台的负责人专程前来祝贺,他们与年过花甲的承德知青代表50余人欢聚一堂,共同纪念承德知青网建网15周年,共叙15年的心路历程。久未谋面的老知青热情握手,相拥而笑。
  网站有一个响亮的名号——承德知青村,负责人就以村长相称。
  前任村长的总结,把与会者带入了往日如歌的岁月……
                             承德知青网源于一书一碑
  1998年是毛主席“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的指示发表30周年,市政协文史委决定出一本书,为此在社会上广为征集知青的回忆文章。
  后来发起者调到了社科联,但他仍决定继续完成出版任务。经过两次发动,一本凝聚数十位老知青心血的回忆录——《归忆青春》出版了,全书40余万字,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在出书前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全球气候的反常,以及人为大面积开垦草原和砍伐林木,坝上草原的牧草出现了退化,畜牧业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旅游业的兴起,坝上草原沙化日趋严重,风起之处沙尘弥漫,丰宁坝上成为沙尘暴源之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色成为过去。
  2000年5月12日,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朱镕基来到丰宁坝上小坝子乡,视察了沙情,提出了“退耕还草,退耕还林,改善首都周边生态环境,还首都一片蓝天”的蓝图。
  总理的期望使当年在丰宁和围场等地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心情激荡,为了响应总理的号召,曾在丰宁坝上下乡的老知青黄秋成提出了一个设想:找一块大石头,刻几个字,立在当年下乡的地方,以警示后人爱护生态、重视绿色!他的想法立刻得到了众多老知青的支持。
  2000年6月4日,百余位老知青相聚在市国税局多功能厅,为《归忆青春》的出版举行首发式。黄秋成出席了这个首发式,他和大家一说当即得到了热烈响应。几天后,两个一米见方,由仇承轩亲笔隶书篆写的“重绿”大字贴上了已清理平坦的巨石上,石匠开始精心刻制。为了使碑文更充实,他们又从遥远的地方拉来一块三吨多重的副碑,刻上了何申、周舟、闫秀峰等21名老知青的名字。这块碑立在了所有爱护自然、热爱绿色的人们心里!也永远立在了老知青的心中!十五年过去了,“重绿”碑发挥了重要的警示作用。当年老知青栽下的21棵冷杉树茁壮成长,周边也已绿树成荫,老知青的愿望变成了现实。
  正是这两次大型活动,把许多老知青凝聚在了一起。赵玲,这位出身津门、打拼塞北、曾在围场插队、后供职于市文物局的天津女知青,心潮澎湃。
  上海有了知青网,其他地方也陆续在建,我们也要建!
  承德知青网在她的心里逐渐成形。
  也是这一年,赵玲约请了黄秋成、房春雨、仇承轩在永福茶楼敲定。
               一“网”情深与一“展”情怀
 
 2001年1月18日,“承德知青”网站正式开通!凝聚了老村长赵玲的全部心血和承德知青的心愿。
  知青网,极大地活跃了老知青的文化生活,回忆艰苦岁月、回忆当年的苦辣酸甜,知青网成为老知青沟通思想、交流感情的平台,使老知青们的责任感、使命感更强了,老知青爱国、奉献、奋斗、担当的时代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加强。老知青们为知青网起了一个让他们倍感亲切的名字——承德知青村。虽说是虚拟的,但是在以后的各项活动中,处处起到了组织、领导的作用。
  2002年一次承德知青公益活动总结会上,有人倡议应该办一个知青专题展,这个倡议得到大家的支持,随后进行了实物征集、设计、制作和布展工作。承德市文物局对展览给予了全力支持。知青们更是各负其责,利用业余时间投入到紧张的筹备工作当中。当时老村长赵玲坚定地说:“社会总要发展,历史总要延续,评价总要客观。理清这段历史脉络,还原社会本来面目,提炼挖掘当年艰苦奋斗的精神,弘扬无私回报社会的高尚情操,是我们举办这次展览的主要目的。”
  2005年8月的金秋是个收获的季节。承德知青专题展——“无悔的岁月”在丰宁县博物馆正式展出。整个展览分为激情岁月、苦乐年华、深情回报三个部分,占用两个展室300平方米,展出实物和资料多达200多件。
  “承德知青展”即将开展的消息在网上发布后,迅速得到了国内外知青们的热情回应。曾经在祖国的黑土地、红土地和黄土地插过队的京、津、沪的30多位知青代表,应邀前来参展。制作精细的真实场景,感动了参观展览的老知青们,大家面对这么逼真和熟悉的场景,再也抑制不住,许多女知青都流下了热泪。曾在江西插队的上海著名剧作家陶玲芬说:我曾经写过一首诗,叫做“已经干涸的眼泪”,因为我经历了太多,眼泪已经流干了,但是,今天承德知青这个展览又让我想起了许多事情,我实在忍不住自己的眼泪了。
  展览取得了成功,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和社会影响。
  事隔三年后,知青网和知青展的创始人赵玲,因车祸永远离开了和她共同奋斗的老知青们,留下了珍贵的知青遗产和永久的怀念。
  也是在这个时间,新村长刘奎受命领衔。新的村委会组建之后,对承德知青网进行了改版,并与更多的知青网站建立了友好链接和联系,进而吸引了更多的承德知青和非知青以及外地朋友加入进来。
                      十五载情系人民创辉煌
  2008年7月12日村里精心组织、举行了纪念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四十周年座谈会,一群来自海内外的老知青聚首丰宁,与县里的各级领导,共同回忆畅谈知青岁月。
  也是在这次座谈会上郑晓东承诺,和东滩大队的老知青一起,为当年插队的东滩村办一件实事。会后,他携夫人武寒风(曾在东滩村插队)和老知青齐桂荣、仇承轩一起,到村里调研、选址、做规划。于是,上山下乡四十周年纪念日那天,东滩村民中心落成。
  2008年,承德知青展览扩版调整,整个展览扩大了三分之一。更重要的是,在时任市政协主席郑晓东的协调下,原市委书记艾文礼在2008年6月23日亲自为展览题写了“承德知青展”匾额,从此展览有了正式的名字。后来,经过积极努力,丰宁满族博物馆被命名为“河北省第三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承德知青展作为其中一部分被永久保留。
  知青队伍里有一位老大哥级的知青,那就是阎秀峰,一位为第二故乡插上腾飞翅膀的人。
  阎秀峰,与发妻在丰宁坝上生活了16年,他把自己的青春献给了那片深情的土地。回到承德以后,他始终没有忘记那里的父老乡亲,为乡亲们办点儿实事,是他一直以来的愿望。
  2002年,经与市扶贫办协商,他将市国税局的扶贫点移到了丰宁坝上山嘴村,那是他上山下乡时的大队。
  从2002年至2004年,共向山嘴村投入260万元。村里用这些钱打130米深水井一眼,使半截沟400余口人吃上了自来水;打机井60眼,并把电拉到地里,扩大水浇地面积500亩;建标准化牲畜棚320间;修建围栏草场1000亩;修路10公里。
  有效的扶贫,使山嘴村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时差菜种植、牛羊养殖和其他各个方面都有了跨越式发展。
  2008年和2009年,刘奎连续两年到大寨参加“上山下乡知识青年纪念改革开放主题活动”;2015年1月8日,仇承轩代表承德知青网出席了在山东荣城举办的“第五届全国知青网站工作会议”。这些会议的参与,进一步扩大了承德知青在全国知青组织里的影响力。     
  2008年10月初,承德知青网又策划实施了一项新的环保活动。为了保护母亲河,造福后代,继“重绿”碑后,又在武烈河源头——茅荆坝森林公园所在地千松甸村,刻制了“思源”碑,警世后人爱护母亲河。
  也是在2008年,上海知青网浦江情的知青们,了解到坝上学生缺少课外读物后,发动上海知青捐款5000多元,购买了大量的小学生课外读物和适合老师的辅导材料。承德知青积极地配合上海知青完成了这件公益活动。
  广西南宁李建国的父亲,是一名老八路,曾在承德打鬼子,腿部负伤后被当地老百姓救治,他一直在寻找自己的救命恩人。2009年通过承德知青网在承德知青的热心帮助下,李建国终于找到了当年父亲的救命恩人的亲属,了却了已经故去的父亲的夙愿。
  从2001年到2016年,承德知青村走过了十五年的历程。十五年,在承德知青村各届村委成员和广大村民的共同努力下,知青们做了许多好事实事,创造了昔日的辉煌。
  目前,改版后的新网站正在进一步运行完善中,“承知专题”、“承知文集”“老何妙文”、“精品图文”、“夕阳正红”“岁月如歌”“热河泉边”七大板块,会带您走进一个阅读趣味无穷的精品图文库。而热河泉边的“远近泉声”“四知书屋”“锤峰落照”“梨花伴月”“烟波致爽”等各个栏目,将是所有承德知青和各界人士温馨的家。
  另据新任村长陈建强介绍,未来,承德知青网还将定期不定期地组织一些有老知青参加的各类活动,组织成立有特色的老知青俱乐部,让老知青们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安度幸福的晚年。
  座谈会上,避暑山庄酒业集团、热河网、承德摄影家网、热河老家微信平台的代表,老知青代表都做了热情的发言。
  十五年的历程,承德知青网对外树立了有社会责任、热心公益、正义友善、服务社会的良好形象;对内开放民主,和谐互助,团结友爱。它已经形成了一种信仰,一种精神,一种修养!这就是承德知青村生命力之所在。
  抛下花甲奔古稀。然而,老知青们的青春正未有穷期,知青的事业还在征途中。
  
                                                             □本报记者 李金宏                           承德日报《热河周末》二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