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童年留给我的是无尽的思绪,和太多的遗憾,那么青少年时期带给我的则是困惑与迷茫,还有对知识的渴望。文化大革命击碎了我的上学梦。小学毕业考完试,各自都在家里等着录取通知,     文化大革命开始了,一切规律全部都打乱,一天,看到我们学校一向仁慈和善的曹校长,被绳子背绑着,头发也剪成了阴阳头,脖子上挂了个很大的牌子。被一些学生推推搡搡的压着游街,吓的我不敢近前,可怜我们的曹校长,多好的校长,怎么也被揪出来了,那时我真的搞不明白。该上课的不上课,该做工的不做工。无论是工人还是学生,分派别,整天是大辩论,你的一派不行,他的一派厉害。并且还辩论的脸红脖子粗,口吐白沫。我们这一届的学生小学刚毕业,还没有被中学接收,成了三不管。我闲在家里就是做饭看弟妹。那是个精神生活极度匮乏的年代,除了几个样板戏,什么文化生活都没有,唯一有兴趣就是读书,那时爸爸单位发个借书证,可以到图书馆借各种各样的书。看书也就成了我的最大乐趣。有好多书都是在那个时期读过,比如,红旗谱、枫橡树、红岩、山村复仇记、林海雪原、野火春风斗古城、烈火金刚等等,太多太多的小说。我是做着饭看,看着第妹也看,晚上看,夜间看,那时全家人睡一铺炕,晚上息了灯,等家人都睡着了,偷偷的再打开灯接着看,有时父母觉察了免不了挨一顿骂。图书馆里一些历史题材的长篇小说被我一一看了个遍,有比较精彩的我甚至看个二遍。实在没啥可看的了,一些农村题材的我也看,比如,艳阳天、三里湾、山里红等等。我被书里的故事情节吸引,被英雄人物所感动,读书读得如醉如痴,完全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那段时期是我成长过程中最自我,最惬意的时光。    可是好景不长,家里人口多生活困难,怎容我这样在家呆着。劳动调配站相当于现在的劳动局,下属街道委员会,招工单位都到这两个地方招工。无奈,我每天领着弟弟又奔波于劳动调配站和街道之间。那个年代工作还是比较好找,学徒工月薪16元,合同工月薪31元,临时工按日记薪1.32元或1.47元不等。我先后在制药厂干过合同工,在食品厂(现在的露露)、冷冻厂、药材库当过临时工。学徒工很好找机会很多,可父亲嫌赚钱少就是不让我去学徒。我是有合同工不干学徒工,有临时工不干合同工,有1.47元的日工不干1.32元的日工。我简直就成了赚钱的机器,也是因为家里生活困难,把人给穷怕了,这样的日子持续到1968年。如果那时我找个学徒的工作,也不会后来赶上上山下乡的运动。现在说这些也没有怨我父亲的意思,只是想说人生会遇到很多转变命运的机会,我却与这些机遇擦肩而过,也可以说是阴差阳错,注定了我会有八年多的知青生涯psu (14).jpg山村姐妹   (往事漫忆全部整理完,插队生活的回忆录已在我的文集中保存)



上一篇:往事漫忆 五
下一篇:往事漫忆 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