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9月末,美国盖蒂项目组工作人员按照双方制定的计划,到承德进行第四阶段的工作。原定到敦隍考察藏经洞发现100周年纪念活动的组织及筹备的事只好往后拖。国庆节前,妹妹来电话说父亲身体不好,衰弱的历害,在电话里还哭了。我非常想回天津看看父亲,但我是合作中的中方小组负责人,外籍专家在承德期间,需要全程陪同。所以到敦煌考察和到天津看望父亲的事只能服从外事。

外籍专家工作非常认真,把日程安排的满满的,一直到13日才结束。14日上午10点半我们一行四人坐外庙面包车到北京机场,乘飞机飞往敦煌。途中在银川转机停留40分钟,晚740分到敦煌机场。因为在路上给敦煌保护所所长王旭东打了电话,所以我心里很有底,肯定有人接飞机。取完行李刚到出口就看到有人举着“接承德文物局客人”的牌子,是敦煌樊院长秘书小魏和司机小严来接机。敦煌机场不太大,因为已经是十月中旬,所以人比较少。汽车开了大约20分钟,入住小魏她们早已为我们定好的丽园宾馆,丽园宾馆是敦煌市唯一的三星级宾馆。办好手续已经是快9点了,因为胃疼也没和大家出去吃饭。在宾馆里简单吃点方便面,就想休息。结果敦煌保护所王旭东所长却来看我,聊了一会儿,对莫高窟有了初步了解。

15日上午8点半,小严准时开车来接我们,因为我们住在敦煌市,离莫高窟还有20多里地。开车近20分钟,到了位于莫高窟附近的敦煌研究院,直接到了樊院长办公室。大约9点多樊院长来了。樊院长是63年从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分到敦煌的,一呆就是40年,可以说献了青春献终身,与同是大学生的爱人始终过着分居的生活。一直到96年才把丈夫调到敦煌,而樊院长已经成为老太太了。正因为樊绵诗院长的执着,敬业和几十年的奋斗,如今已成为全国著名文物专家和全国人大代表。在她干瘦的身体里蕴藏着十分充沛的精力和活力。在专业上,她是莫高窟的活字典,在管理上她从严从细,在发展上注重国际交流和人才培养。我想全国文博单位如果都由这样的人员来管理,那么保护水平肯定要提升一大块。

与樊院长谈的非常投机,重点谈藏经洞发现100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组织、与美国盖蒂所合作项目、敦煌学的形成等内容。樊院长非常健谈,也细致的把曾经取得的经验毫无保留的给我介绍。与樊院长谈完话已经11点了,我们到了洞窟外围参观环境。

下午罗主任安排先参观洞窟陈列馆。这个陈列馆一共复制11原大10个洞窟,里边的壁画,佛像都与原洞窟一模一样。这个陈列馆是日本资助的,整个工程全部由日本投资、日本设计、日本整理。投资3000万人民币。这样在原洞中不让用灯光而观众看不清精美壁画的问题就解决了。在陈列馆2楼,我们参观了敦煌收藏的西藏文物精品展。又看了敦煌研究院的艺术家们临摩的壁画。许多壁画在洞里根本看不清楚,而且也不允许看,但逼真的临摩技术把我们带入了美妙绝伦的艺术世界。千年之前的色彩非常柔和,画的内容也十分丰富,从佛经到农民种地等场景应有尽有,真是无以伦比的绘画艺术宝库。

我们在讲解员张晶的带领下,开始参观洞窟,因为有罗主任的关照,张晶给我们讲的特别仔细,这个女孩子高高的,脸上带着甜密的微笑,声音柔柔的。整个莫高窟约有400多个洞子,从北魏开始开凿,经过1000多年,形成了现在的艺术宝库。这400多个洞窟反映了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绘画、雕塑等艺术水平。  张晶是学电视专业的,家在嘉裕关,自动来敦煌工作。前边提到敦煌的樊院长非常尊重人才,创造了平和、积极、向上、宽松的求知环境。在这里工作的专业人员都有机会深造和外出学习。因为莫高窟离敦煌市很远,大约有20里地,所以在这里上班的工作人员多数早上坐班车来,晚上坐班车回去,而敦煌没有家的单身职工就住在洞窟边上的宿舍里,晚上很冷清,工作环境很艰苦。但是由于莫高窟的魅力,许多大学毕业的年轻人都自愿来这里工作。张晶也是这样。张晶一边讲洞窟的情况,一边讲工作情况,使我们了解到,莫高窟价值的无以伦比和敦煌学影响的不断扩大,正是由于一批批献身于莫高窟保护事业的人员的努力,才能有今天敦煌的辉煌。

当我们走到1617号洞窟的时候,正是藏经洞所在地。进门以后有一块碑,记录了藏经洞发现过程,里边是一个很大的洞,而在右边的墙壁上有一个1米多高的门,门里有一个小洞,这就是举世闻名的“藏经洞”。公元1900年,修行的王道士(湖北人,与同去的老彭是老乡),在清理洞中积沙的时候无意中发现墙裂了一个门的轮廓的缝,他用手敲敲,里边是空的。于是他把墙推倒,里边隐藏的小洞露了出来,而小洞里装满了整齐的经卷和艺术珍品。这一重大发现改写了莫高窟的命运,也招来了大批外国强盗。美国斯坦因、日本、法国等探险人员通过各种手段收买王道士,一批批把藏经洞里的珍宝盗走。原洞内藏5万件珍品,被盗高达3万多件,而敦煌研究在国外的说法,也是因为大批莫高窟文物流失,海外引起各国学者研究的兴趣。

当我们参观藏经洞陈列馆以后,心里义愤填膺,眼睁睁看着外国强盗堂而皇之运走大批珍宝,而国人无动于衷,措施不利真是心痛呀。然后,张晶又领我们参观了莫高窟的精华,60多米高的石佛和卧佛、坐佛等。参观结束后,我们到了管理部,见到了老朋友朱煜,前几年在一起开会认识的。这回在甘肃见面,也非常亲热。

司机小严领我们去山上看防护网和气象站。这两个地方都是与国外机构合作的项目,防护网是用整个尼龙网把洞窟的山笼罩起来,把大颗粒的沙挡在防护网外,这就是与美国盖蒂保护所的合作项目。管理山上科技项目的是四个年轻人,有两个中专生,两个合同工。接待我们的是一个年轻的大学毕业生。他所呆的办公场所是在一座沙丘上的小屋,4个人轮流观测设在山上的各种仪器。这些价值几十万的仪器,都是日本赞助的。分别测风力风向、地表温度、湿度等各种数据,自动记录在软盘上,为研究人员提供各种可靠的数据。因为敦煌地处甘肃沙漠,气候十分干燥,我们刚呆了两天,嘴就都裂了小口。站在沙丘上,望着绵延无际的戈壁滩,我想,如果再呆几天,我也会被风抽走了身体的水分,变成木乃伊了。  

晚上,严谨的不苟言笑的樊院长组织了一定规模的招待会,在家的中层干部都参加了,保护所、办公室、管理科等。吃饭期间,就北京展览,罗主任又介绍了一些具体的情况。晚饭又参观了保护所,保护所一共30多人,全是大学生。  各种研究分析仪器一应俱全。敦煌研究院非常注意培养人才,不是专业对口的大学生不要,从进人就开始把住关,这样才能逐步成为一支高素质的队伍。

16日,小严开车带我们出发,到玉门关。我们从敦煌市出发,小严告诉我们玉门关要走100多里的沙漠,但是中间有一条柏油路,是一位大企业家自费赞助,大约100公里。路修好以后,他收了一段过路费,当把投资基本收回时,立即撤了收费站。我想这位企业家是真正的企业家,是为后代造福的企业家。

路的两旁全是茫茫戈壁,路上也没有车辆。到了玉门关,这座汉代的著名关口伤痕累累,记录了千年的历史变迁和苍桑。风非常大,大约有78级,我穿的红色的甲克衫里灌满了冷风,象一个红色的球,人也被风吹的踉踉跄跄,非常冷,与敦煌的气候比差好几度,与承德更没法北。

真是“春风不度玉门关”。…………

20021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