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和外籍专家共同撰写《承德寺庙》书籍,我负责历史背景部分,所以,最近一段时间重点对与承德寺庙有关的资料进行了相关的研究。同时见缝插针挤时间到一些地方进行了考察。

六世班禅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爱国的宗教领袖,六世班禅大师于公元17799月从神秘的雪域高原出发,在气候恶劣的情况下,穿越唐古拉山脉,经过8个多月的长途跋涉,于17806月到承德为乾隆皇帝祝寿,这在历史上是十分重大的历史事件。班禅离开承德以后到了北京居住在西黄寺,并且圆寂在西黄寺。这些建筑和历史遗迹生动的展示了历史脉络,非常值得研究和考察。正好外八庙组织职工到清东陵和西黄寺参观,我就成了他们的一员。

1115日我们一行12人乘坐两辆车出发到清东陵。早就想去看看,但是始终没机会。今年夏天安排几位外籍专家到东陵参观,我因为有别的事没有去成,这次虽然早就和陈处长定好了,但是一直拖来拖去。终于要走了,头天却下起了大雪,我和老陈商量,怎么也得走,要不又得黄了。于是15日早上我们7点出发,开到京承公路上,路上的雪还不算多。拐进兴隆方向的路以后,雪越来越多,没办法,只有慢慢开吧。将近12点,我们到了东陵。这里的负责人已经给安排好了午饭,饭后,我们立即开始参观。

东陵是清代著名陵寝,今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块风水宝地,最早被明代皇帝选看过。当时明崇祯皇帝一直寻找死后的佳穴,派风水先生到这里勘察,但是,明皇帝还没有为自己利用,就被农民军追打,最后跑到景山公园的歪脖树上了却了自己的生命。风水轮回,清朝代替了明朝,这块宝地得以被清帝利用。据史书记载,这块风水宝地是入关的顺治皇帝亲选。他两次到这里,发现这里王气葱郁,立即摘下玉佩,埋下作为标记。从顺治开始先后葬有顺治,康熙,乾隆,咸丰,同治等五位清代皇帝和无数后妃。和帝后同时下葬的不仅有无数的珍宝,而且还有许多神秘的历史故事和传说。

康熙帝在位61年,活了69岁,开创了康乾盛世,也为清王朝积攒了大量的珍宝,所以康熙皇帝的随葬品十分丰富。19458月,康熙皇帝的景陵被盗挖,大量珍宝被盗,最著名的是“九龙玉杯”。这件宝物为玉质,高三公分,宽4公分,长6公分。这件极为名贵的酒杯,只要盛满酒,就可以从杯里看到九条翻转的蛟龙,这只珍贵的九龙玉杯早已不知下落。景陵被盗后一直未封住地宫入口,致使后来又多次被盗。

埋葬乾隆皇帝的裕陵无论是建筑规模还是建筑艺术都有其独到之处,裕陵的隆恩殿和佛楼内有极其珍贵的罕见的上千件宝物。192876日,孙殿英及其手下对乾隆的裕陵洗劫一空,他们用炸药炸开地下四道石门,砍坏六具棺淳,把乾隆及皇后六具尸体拖出棺外,对地宫内的财宝尽情抢劫破坏。乾隆生前埋在金井内的稀世珍宝也被悉数掠走。

在东陵所有后妃墓葬中,咸丰朝的两宫皇太后的陵寝超过其他,规模大,装饰豪华。即使这样慈禧也不满足。光绪7年,慈安暴亡,再也没有谁约束慈禧的行为了。于是,她决心重修自己的陵寝,想在规制上压过慈安。但是,她并没有马上动手,而是沉寂了十五年。期间多次到东陵,详细的查看每一座墓,构思自己的重修计划。光绪21年,守墓大臣为了投其所好,上书请求对慈禧的墓进行维修,并将一般的维修扩大到耗费巨资重修。整个重修耗时十三年,陵寝建筑金碧辉煌并有许多过人之处。最为独特的是陵前的石雕。

封建时代,建筑装饰向来是龙在上,凤在下,可是慈禧陵前的石雕一改传统,为凤上龙下,称为“凤压龙”。石雕采取高浮雕加透雕的做法,不仅豪华,而且暴露了慈禧不择手段追逐名利与权势的心态。慈禧棺内宝物无数,翠玉钻石,珊瑚,珍珠,玛瑙。翡翠凤冠上的一颗珍珠大如鸡卵,重四两。头上荷叶,脚下莲花,都是宝石做的。脚下各踩一个翡翠西瓜,还有宝石做的甜瓜和白菜,玉雕红珊瑚树等等…。同时用各种珍宝把棺缝填满。慈禧身上盖的是6000颗大珍珠镶的被。

由于慈禧生前奢华成性,中外闻名。1928年孙殿英及手下用炸药把慈禧墓及棺淳炸开,把慈禧的 尸体拉出棺,把里边宝物洗劫一空。东陵盗案发生后,溥仪怒火万丈,他电告蒋介石,要求惩治孙殿英。孙殿英为了脱身,将棺中所盗珍贵宝物慷慨送给有关人员,得以逍遥法外。溥仪派人重敛西太后,重敛时慈禧二目无珠,脸上有刀痕,显赫一时的慈禧落到这种地步也是她生前万万想不到的。

由于承德有安远庙,我们特别参观了香妃墓。关于香妃的传说很多。大体有三种说法,一是说香妃是回部叛乱酋长之妻,体有异香,被乾隆捋进宫中,她不从,被太后赐死;二说香妃先是不从,后又顺从;三说香妃是大小和卓的妹妹,平叛有功,其兄把妹妹送进宫中,被封为贵人。

香妃确有其人,其兄确是平叛有功,受到乾隆隆重的赏赐。香妃之兄感激皇帝,自愿把美丽的妹妹献给乾隆皇帝。因为香妃的家族是和卓,所以香妃入宫后被封为和贵人。和贵人不仅美丽而且聪明,利用自己是回族妃子的身份,经常请皇上欣赏具有维吾尔特色的歌舞,这样使皇帝可以深入的了解少数民族文化。而且,和贵人注意自己的身份,尊敬太后、皇后和其他妃子,也爱护下人,宫中上下没有不称赞和贵人的。太后据此建议提升和贵人,皇上也有这样的意愿。因为和贵人不仅是一个好妃子,而且对于国家来说,又是笼络维吾尔族上层统治集团的工具。所以乾隆27年,香妃又由贵人升为容嫔,乾隆33年又升为容妃。尽管香妃是少数民族,但知书达礼,聪明乐观,在后宫的地位十分突出。

香妃在乾隆50年得病,乾隆53年病逝,终年五十五岁。从入宫到病逝,香妃在宫中整整呆了28年,为民族团结做出了贡献。乾隆为容妃举行了隆重的葬礼,下葬在东陵。

在东陵的展厅,有一件非常独特的展品,据考证是香妃的辫子。灰白色的头发,紧紧的编成一尺多长的发辫,静静的躺在展柜里任人凭吊。我站在这件展品前,浮想联翩。这根辫子的主人,当年也是如花似玉,粉面桃花,窈窕淑女,也是集千万宠爱于一身,却在深宫里幽怨的侍奉皇上,面对自己生于斯长于斯的大漠家乡,至死也没能回去省亲,作为流芳千古的美丽的维吾尔姑娘,这也算是一种悲哀吧。

1117日早晨,我们来到了坐落在北京得胜门外的著名的西黄寺。黄寺在历史上分东西两处,之所以显赫,因为在清代这里不仅是藏传佛教高僧达赖喇嘛和班禅喇嘛在京的驻锡地,同时由于自五世达赖受顺治皇帝接见以后,清政府允许西藏前后藏达赖班禅隔年遣使入京进贡,居住在西黄寺,使这里成为中央政府与西藏地区政治联系的纽带,中央政府通过西黄寺或向在西黄寺居住的贡使向西藏地区传达指令,加强政治联系。

事过境迁,东黄寺和西黄寺的大部分建筑都已经消失,并且在基址上盖起了现代化的楼房。这座曾经显赫的著名寺庙,现在仅剩下坐落在西黄寺原址上的清净化城塔院。这里目前已经成为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西黄寺1979年列入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因为不是对外开放单位,所以,门口的警卫不让我们进。我们赶紧说明是承德外八庙专程来考察“清净化城塔”。警卫和办公室联系,趁此机会,我仔细的观察了清净化城塔院。这个院落建于公元1782年,是六世班禅大师在黄寺圆寂后,乾隆皇帝为了表彰他的历史功绩而建。整个建筑规模宏大,气势宏伟,给人以富丽堂皇的感觉。在建筑形式上,集汉,藏,印建筑形式于一体,非常有特色。主体建筑以汉式为主,山门和钟、鼓楼已经没有了,天王殿成了山门。从天王殿的外观上看,基本是白基,红墙,黄瓦的形式,但是天王殿的殿顶中间也有绿色琉璃瓦。在天王殿门前有两尊巨大的石狮,石狮脚下铺满表示已经深秋的金黄色的落叶。

天王殿左右两侧三角形的山花墙上绘有金色的花纹,是金带缠绕的金刚杵。天王殿正门书写梵文“六字真言”。正对着天王殿是一座精美的垂花门,垂花门木石结构,造型别致典雅。

塔院最高的建筑是大雄宝殿,大殿现在是中国藏语系高级佛学院最重要的教学活动场所和宗教活动中心。大殿之后就是现今院里最辉煌,最引人注目的建筑---清净化城塔,也就是俗称的“班禅塔”,即六世班禅大师的衣冠塔。塔内葬有六世班禅大师的衣冠经咒,它是西黄寺的重要特征,也是西黄寺扬名于世的主要标志。无论其历史价值还是艺术价值,在佛教界均数上乘,是我国著名的佛塔建筑之一。这个建成于公元1782年的古代建筑虽然饱经创伤,至今仍然庄严耸立。

从外观上看,清净化城塔是仿印度菩提伽耶金刚宝座式样,即在一块方形的高台上建立起五座方、圆形密檐塔。中间一座大塔为主塔,四周四座小塔。

金刚宝座高约3米,正中是藏式主塔建筑。主塔由须弥座、塔阶、宝瓶、塔刹、塔顶组成。整个主塔连同金刚座高达24.82米。主塔塔基四周有近一米宽的海洋浮雕画面,环绕主塔四周,形似主塔出海的磅礴气势。

塔的底部是精致的须弥座,须弥座的八面各雕有一幅佛陀传记故事图。第一幅是“佛母成孕图”。在一棵彩云环绕的菩提树旁,一只白象身驮端坐于莲花宝座上的佛陀形象踏云而来,这幅图描绘的是佛祖受孕的情景。第二幅是“太子降生图”。中间一棵巨大的无忧树,太子在树下高举右手,周围有佛母及其随员。传说太子生下来的时候,身上放出光明,地上涌出莲花,天空中出现幽雅的音乐。第三幅是“出游四门图”。画面上是太子骑马出城门的造型。第四幅是“入山修学图”、第五幅是“修法得道图”、第六幅是“初转法轮图”、 第七幅是“战胜邪魔图”、第八幅是“涅磐示寂图”。整个雕刻细腻,画面栩栩如生。

主塔四周的四座小塔也是八角密檐塔。塔身下部刻有汉文经咒。小塔塔身八面三层,每面均雕有佛像,每塔共24尊佛像。

整个清净化城塔建筑是藏汉印度佛教建筑的完美结合。主塔结构是我国藏传佛教佛塔的建筑形式,整塔的布局采用印度的菩提伽耶式,塔上花纹图案造型均为汉式传统手法。这种三位一体的建筑形式,成为清代佛塔艺术的杰作。

当时六世班禅圆寂以后,已经年余古稀的乾隆皇帝非常悲痛,不仅把班禅大师的衣物葬在清净化成塔内,而且把班禅大师赠送的右旋螺、藏文奏书等摆在自己居住的佛堂内,每日都要进行纪念。

六世班禅大师,乾隆皇帝,两位不同民族的老人,为了国家统一、民族团结而结下的深厚友谊在这里划上圆满句号,而清净化城塔也成为纪录两位老人友谊和国家历程的最好见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