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玉 书

 

看完彭明生同志的学生送来的《倭戮略》的清样,我被深深地震惊了。这部厚达155页、20多万字的史料,详尽地记载了自1894年甲午战争起直到1945年的51年间,特别是自1928年中国沈阳皇姑屯CA以来,日本侵略军在我全国29个省市制造的1061例杀人CA以及其82种杀人手段。其持续时间之长、范围之广、手段之残忍、受害人数之多,为世所罕见,令人发指。我虽然已是70多岁的老人,亲身经历了两次战争,可说是见惯了人间的生离死别,但看着书中那些惨绝人寰的画面和文字,我的心仍然不断地颤抖、在滴血,我的眼泪仍然一次次地涌满眼眶,我仿佛仍然听得到我们那些苦难的同胞在日军惨无人道的屠刀下无助的哭泣、惨叫,仿佛仍然看得见那些冤死者的眼睛在半个多世纪后仍然无法瞑闭。尽管至今日本仍有一部分人企图否认、掩盖当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然而,彭明生等三位同志所汇集、编著的这部史料,以无可辩驳、确凿的事实将那些在60多年前犯下反人类的罪行的日本战争罪犯永远钉在了历史的耻辱柱上!

承德市原为热河省省会,热河省撤消后,曾为承德地区行署所在地,现为河北省地级市之一。从1969 年至1989 年,我曾经在承德工作了20年。由于军事工作的需要,我走遍了承德的山山水水。这是一片广袤、美丽的大地,是我们伟大祖国5000多年的辉煌文明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的人民勤劳忠厚,物产也比较富饶。虽因地处塞外,直到改革开放30年之后,与沿海地区比较,这里仍然是欠发达的贫困地区。然而,就是在这片大地上,300多年前,清朝前期的统治者把这里建成了第二个政治统治中心,对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实行了睦邻友好的政策,不建长城建山庄,化干戈为玉帛,以一座山庄、几座庙宇、几次军事演习便使我国北部广大地区和平安宁了几百年,其政策手段之高明,其执政成本之低,其影响之深远,为过去历朝历代所不及。也就是在这片大地上,50多年前,我第四野战军一部从此地挥戈南下,以秋风横扫落叶之势,剑指京城,并涌现出了董存瑞、郭俊卿等一大批闻名全国的战斗英雄。可是,人们也不曾忘记,60 多年前,在蒋介石、国民党“不抵抗”的方针纵容下,日本侵略军在承德及周围地区制造了“千里无人区”,在“无人区”内实行了惨无人道的“三光”政策(即杀光、烧光、抢光),从而把这片山川秀美的大地变成了人间地狱,犯下了罄竹难书的滔天罪行。有压迫就有反抗。日军的侵略暴行,激起了热河人民的强烈的民族仇恨。在这片不屈的大地上,我地下党领导的冀热辽抗日武装与敌寇浴血奋战,战绩辉煌;由平民百姓孙永勤等人自发组成的“抗日义勇军”、“抗日救国军”等群众抗日武装也与敌寇血战多年,给敌以重创。

近些年来,每逢得知日本右翼势力掀起反华叫嚣,或用各种手段千方百计地抹煞、掩盖直至否认日军侵华罪行的时候,我和很多承德籍的乡亲,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一个问题:日军侵略热河的罪行累累、罄竹难书、证据确凿。仅在承德一地,就屠杀了数以万计的中国平民百姓,承德市郊水泉沟的“万人坑”是日军在我国制造的最大的“万人坑”,仅在那里就埋葬着36000多名中国抗日军民和无辜百姓的尸骨。然而,这段承德人民的屈辱历史,由谁来将它整理、撰写,将它公之于世,传之于子孙,让我们和我们的后代永远铭记呢?

幸运的是,彭明生同志毅然挑起了这副重担。自上个世纪八十年代起,在别人纷纷到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弄潮时,年近半百的他,却怀揣爱国、爱乡的拳拳赤子之心,自甘寂寞,奔走于荒山野岭之间,与那些冤死的灵魂对话,倾听他们在地底深处不屈的呐喊。20多年来,他精心搜集、挖掘整理并潜心研究了大批侵华日军在热河地区的罪行史料,先后撰写并出版了《殖民地的樊笼》、《揭露日本侵略者制造承德市水泉沟万人坑的罪行》、《论日本侵略者对热河省的“治安肃正”》、《罪证》、《谎言掩盖不了屠杀罪证》、《驳斥日本否认侵略罪行的新编历史教科书》、《千里无人区汇集成中国的最大万人坑》等一批专著和文章,这些论著中的很多史料,曾被研究界许多权威刊物登载或引用。其中《承德市水泉沟万人坑调查报告》在美国用中、英、日3种文字出版发行。彭明生同志还无数次地到大中专学校、学生夏令营、军事院校、报社媒体等单位作学术报告,与国外特别是日本的反战团体进行交流,向年轻一代、国际友好人士和媒体揭露侵华日军的屠杀罪行,用铁一般的事实戳穿日本右翼势力的谎言,在国内外日本侵略史、侵华史研究界产生了重要而广泛的影响。《倭戮略》一书,是彭明生同志有感于日军侵华史料浩如烟海,为方便历史学者、广大群众、特别是年轻一代的读者阅读、了解乃至检索、研究日军侵华罪行,把堆积如山的史料以辞条形式精简成书,使人们可以用简短的时间,梗概地了解侵华日军惨无人道的反人类罪行。

彭明生等同志编著的这部史料,不仅补充了抗战史研究的成果,满足了承德乡亲们多年来的企盼,更可告慰上千万被日军残杀的地下冤魂。“书中件件案,实录仇与泪”。历史无可辩驳,如山的铁证不容抹杀。《倭戮略》一书,从书名到内容都言简意赅,史料丰富准确。“前事不忘,后世之师”。当年日本军国主义发动侵略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在中日悠久的友好往来历史中,这是一段不幸的经历。

   只有正视历史,才能正确地对待这段历史,也才能更好地走向未来。坚持中日友好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发展中日友好,有利于两国人民。在中日两国之间,应该有一条稳定、友好、互利的和平之路。但愿我们的后代永远不忘国耻,为了建设和谐和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了中日两国和人民世世代代友好相处,为了人类的和平发展,为了让我们的后代永远远离人类间的战争、杀戮而阅读此书。

 

                 

 

                   周玉书(签名)             

 

                                                 00九年三月于广州

 

 

   ( 周玉书同志曾任中国人民解放军驻承德原第二十四集团军军长、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广州军区副司令员,陆军中将;是中共第十三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四届中央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