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

                                                                                 ——孔子的交友之道

读《论语》,悟孔子的交友之道,我认为不能抛开“无友不如己者”(《学而》)和“毋友不如己者”(《子罕》)两句话,不能忽视《宪问》章载录的孔子见原壤的故事。

无友不如己者”,是说不要跟志不若己者交友,把志同道合作为交友的前提,是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者也(《卫灵公》)。孔子对择友十分谨慎,传统认为《子罕》章的“毋友不如己者”是《学而》章“无友不如己者”的重复,其实这是个误会。“无”,作为否定副词,语气平平,不带感情色彩;“毋”则不然,同是否定副词,却带有强烈的禁戒之意。《说文》对“毋”字的解释说:“其字从女,内有一画,象姦之形,禁止之,勿令姦。”不难辨出“毋友”与“无友”虽意思无异,可语气、分量大不一样。“毋友不如己者”释为“切切不可与志不若己者交友”才准确。

“无友不如己者”表达孔子交友,要有选择的理念。孔子交友以广交友为乐,以广交友为乐,以广交贤友为益。“乐多贤友,益矣”(《季氏》)。孔子说“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正直),友谅(诚实),友多闻(识广)益矣;友便辟(逢迎),友善柔(两面派),友便佞(耍花舌)损矣”。 (《季氏》)交友贵在择友,“毋友不如己者”是告诫我们切切不要“溢”交友,不要“乱”交友!

“群居终日,言不及义,好行小慧,难矣哉!”(《卫灵公》)整天与那些靠耍小聪明,不仁不义的人在一起鬼混,孔子是深恶痛绝的。

交友要有选择,切不可乱来呦!

把“无友不如己者”释为“不要向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和“没有一个朋友不如你”,实际上是一个蒂上的两个瓜,都是把交友“势力”化了。

孔子做人,做事,交友,一贯把仁义放在第一位,尚德不尚利。孔子主张“朋友切切偲偲”(《子路》)就是说朋友要互相切磋,共勉修身,与“势利”无关。曾子说的“以文会友,以友辅仁”。(《颜回》)表明孔门交友之初衷。孔子与人交,一向严于律己,宽容待人,从不以为高明,主张,躬自厚而薄则于人”。(《卫灵公》)“君子求诸己,小人求诸人”。(《卫灵公》)“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下面说原壤的故事。人到晚年都恋旧。一天,孔子扶杖,去见他的老朋友原壤,《宪问》章是如此记载的:

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扣其胫。

孔子待友真诚,没得说,“朋友死,无所归,曰‘于我殡’”(《乡党》)掷地有声,令人敬佩。孔子交友讲究坦诚、磊落,反对“匿怒而友”。(《公冶长》)原壤是孔子的老朋友,孔子扶杖见他,可见两人的交情之深。原壤本应以理相迎,谁知原壤却叉开两腿,放肆地待他。此情此景,我想孔子应有心理准备。《礼记·不会打弓》记载,说原壤母亲死了,孔子帮他治丧,他却站在棺材上唱起歌来,孔子顾大局,装没听见。孔子是位重礼如命,见原壤如今仍如此无礼,气得不得了,老账新帐一起算,真是气不打一处来,呵斥他“小时不懂礼,长大无成就,老了不死,真是个害人精”。说完,还用拐杖敲了他的小腿。后事如何,《论语》没有记,想想看,原壤能无反应吗?原壤是省油灯吗?接下来,肯定是个关于“礼”的激烈辩争,辨争之激烈,收场之情景,等等,我们可以展开丰富的想象。不管怎么想,有一点是肯定的:二人真诚相待,敞开心扉,没有半点假惺惺;争辩之后,肯定是增进了解,互有启发;面红耳赤赚来的是更真诚的友谊。一团和气,你捧我,我吹你,绝不是真朋友。孔子与原壤在“礼”这个问题上,不能说“志同”,坦荡、磊落,让他们永远是真朋友,永远是好朋友。由此我想到周恩来和张治中的友谊。周恩来与张治中不能说“志同”,可他们爱国爱民的做人标准相同,以诚相待,殊途同归,不愧伟大之友谊。还让人想到张学良与蒋介石。西安事变,张以诚待蒋,够朋友,为世人所敬仰;蒋对张,不够朋友,为世人所不齿。张学良的教训,在择友。

孔子与原壤的故事内涵丰富,启迪深渊,让我们品味无穷,发现不尽,用之不竭。

综上所述,孔子的交友之道,可概括为六个字:择友、尚德、坦诚。

时逢盛世,交友之风蔚然。一曲《永远是朋友》唱红大江南北,让人心花怒放,“三月不知肉味”。可时下,一些人见利忘义,胡乱交友之风,不屑历数,令国人惋惜、忧虑。

交友是门大学问。孔子称赞“宴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公冶长》)说明交友是门艺术,是社会交际的艺术,是人类文明的体现。

孔子的交友之道是华夏古文化园地的一枝开不败的花朵,是建设人类精神文明的宝贵财富。(作者:许信)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