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笔记


                                                                                                   ——有感于“温故而知新”


孔子为实现他的仁政奔波一生,孔门弟子将“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辑到“为政”章,是从孔子作为一位思想家、政治家的角度出发的。为政,就要有学问。“温故”就是回头认识历史,“知新”就是把握当前,瞻瞩未来;“可以为师”即以史为鉴,“前事不忘,后事为师”。

孔子,一位伟大的教育家,“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自然又蕴含教与学的丰富内容。挫文只从教和学的角度谈“温故而知新”,姑不涉“可以为师。”

《论语》的“学而”章,开句就是“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师者,传道,授业”,学生自然要“时习”的“习”,不只是“重温”,重其练习,即学以致用,举一反三,从而达到有所创新。孔子所以对颜回称赞不已,就是颜回能“退而省其私,亦足以发”。“知新”才是读书的最大乐趣。

“温故”和“知新”是个整体,相辅相成。“温故”是“知新”的基础,没有“温故”,何以“知新”?欲“知新”又焉能不“温故”?熟能生巧正是“温故而知新”的形象诠释。

孔子把“温故而知新”结为一体,应视为我国教育史倡导素质教育之祖。比起韩愈的“师者所以授业传道解惑也”确实高出一筹。

当今,我们大力倡导素质教育,可事实呢,我们现如今最缺的正是素质教育。别的不说,就说双休日、假期。本来设双休日,放寒暑假,不单是劳逸结合,避寒避暑,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学生有个自由时间、自由空间,施展其个性、爱好。现在倒好,教师发疯地抢时间、抢学生,拼命地联系、补课,出轨赛车(置45分钟于赛外)搞得优生苦学,差生厌学,何谈素质教育,何谈“温故而知新”的快乐。把学生捆绑得死死的,扼杀学生个性,问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片面追求升学率给教育这块圣地酿成的污染,造成的“混乱”,人人共睹,人人忧虑,又人人无奈。

毕竟一次路经苏州周庄中学,看到校门前“教育素质为先,求学道德为本”金灿灿的校训,真是振奋人心。可教育现状又如何?光环笼罩下的“混乱”何时了?

“你们学生的书比我们的厚,考试成绩比我们好。但你们还要买我们的技术、我们的产品。”这是一位德国人谈中国教育的一段话。

这位德国人的话,很值得我们每个中国人反省、三思!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迷茫时看看这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