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坝上领导和乡亲们的邀请, 120名承德知青组成的回乡访问团于1995年6月29日清晨四点多钟,踏上了返乡的路程。

  临出发前,记者采访了这次活动的主要负责人黄秋成同志,他说:"我们这次返乡的目的其一,了解了解坝上的建设,能否为坝上建设再做点贡献。其二,返乡这个愿望是多年的也是很强烈的,想坝上的山山水水,更重要的是想家乡的人。"几句简短而又朴实的话,说出了120名老知青的心里话,大家就是带着怀旧和为坝上经济建设再贡献自己一份力量强烈的心情出发了。

  在一片雪白的访问团团旗引导下,一辆辆自发组织起来的车队象一条长龙浩浩荡荡向思念已久的第二故乡进发。一路上大家谈笑风声。谈论着过去,回忆着当年的知青生活,好像又回到了当年的青年时代。大家都感觉到:人到了中年最容易产生怀旧心里,对于我们这些曾把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坝上那片神奇土地的插队知青来说,回去看一看似乎成了最大的心愿,虽然第二故乡仍然贪穷落后,但还是有着挡不住的诱惑,都暂时离开忙碌工作和繁华的都市,去到那遥远的坝上草原重温知青旧梦。

  车到坝头做暂短的休整、小憩,这时所有老知青立刻跑下车来,象孩子似的一头扑进在梦中出现过千百回草原的怀抱,回到了当年的家乡,回到了当年曾哺育知青成长的这块热土,留恋曾洒下过汗水、泪水、血水,也播种过友谊和爱情热土的留恋足迹,感概万千。大家采摘着各种花草,因已时过二十五年,有些野花已叫不出名子来,但当年的知青生活是让大家难已忘情的。有人说:初恋是人生最宝贵的,最难以忘怀的,当年我们这些风华正茂十六、七岁的如花少年曾把真诚的感情,最美好的理想挥洒在这里,虽然那场史无前列的上山下乡运动是非功过必经在失掉的同时也得到了终身享受挥霍不尽的精神财富,所以青春无悔,爱恋如初。

  3号大客车上气氛最活跃,一路上,大家歌声、笑声不断。一会儿唱《跃马扬鞭坝上走》,一会儿唱《到农村去》,《到边疆去》,这些歌都是那个年代经常唱起的歌,最后有人提议唱《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这歌声表达出了如火的心情和难以忘怀的知青生活,知青经历使这些人成为这个社会相当稳定的群体,自己编织起一张具有无穷凝具力的网络,这种凝具力来自于共同培植经历一个相互信任、相互依赖。特殊的历史年代,形成了特殊的群体,以特有的成熟和深沉向世人显示这些人是社会顶天立地的中间力量。

  之所以事隔二十五年,又去寻找旧梦,就是向世人显示这个钢铁兵团的永不衰老的钢铁意志。

  盼望已久的故乡就在眼前,欢迎仪式盛况空前,迎宾牌楼上"欢迎老知青回乡探亲"令人格外亲切。热情淳朴的乡亲们,向期盼着海外游子归来,敲锣打鼓,列队欢迎。小学生们组成了欢迎队伍手捧花环和从老远采摘来的干枝梅,向当年欢迎知青插队那样热情、热烈。知青们非常感动,含着眼泪和老乡们挥手致意。前来迎接的县、镇领导和知青们一一握手,表示欢迎。会场布置得象开庆功会一样,彩旗飘扬,歌声响彻天空,文艺工作者为大家表演,会场显得十分喜庆。

  参加此次活动有市政府副秘书长孙卓力、县委常委刘瑞林、镇、村领导和学校的学生,自发赶来的乡亲近千人。

  镇领导,首先代表镇政府欢迎与会的老知青及曾在坝上工作过的老同志的光临。

  先由知青代表黄秋成讲话他说:"今天心情万分激动,怀念着大滩,大滩我们的第二故乡,您的养育之恩,我们永远不会忘记"。并把"养育之恩,永不忘"的横匾和有120多名知青签名的团旗献给了镇领导,表达了全体知青的一片感激之情。

  董有才代表在坝上也是当年知青老领导讲话。

  与会知青为了表达对坝上教育事业的关心捐款陆仟元,还有其它物品近千余件。

  小学生献给每位知青一束干枝梅,每束干枝梅上还捆着用红纸包的小红包,大家打开一看,不由的感动万分,竟是一包泥土,这包土象征着乡亲们对我们的一片真心,同时也告诫我们永远不要忘记坝上是知青的第二故乡。

  在一片欢笑声中大会结束,午饭后知青们都带着强烈的怀旧心情分别赶往自己曾经插队的地方,去看望久别二十多年的村庄和乡亲们,带去知青的一份祝愿。村村落落又被一番久别亲人相逢的浓浓乡情笼罩着,握手、拥抱、问候、叙旧,整个坝上都沸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