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报》2009722日头版头条刊登记者苏婷的报道,转载如下:

考生可改报志愿 “条子生”不能办了

贵阳中招网上实时录取全程透明

本报讯(记者苏婷)贵阳市高中招生的录取近日刚刚结束。该市在中招工作中率先实行了一项创新:网上实时录取。录取工作开始的第一天,记者在报名点之一的贵阳5中看到,校园里熙熙攘攘的家长和学生,或在操场上专注地看着实时录取的大屏幕,或在咨询台前进行咨询。当天,该实时录取系统同时有7.5万人在线,1秒钟有2000多人同时点击。在以后的几天里,报名录取工作都这样进行。

据介绍,贵阳市研发了一套“中考招生管理系统”,去年年底通过了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其网上实时录取的方式具有开创性。该系统的运转程序为:在6天的报名、录取时间里,考生根据本人实际情况,每次选报一所学校的统招生(统一招生计划内的名额)、配额生(将省级示范性高中招生指标的45%分配到四城区各初中,其他区、县市省级示范性高中学校将20%的招生指标分配到本辖区各初中)及愿否选报该校择校生。系统实时分别对报各招生学校的学生按统招生、配额生、择校生三个类别从高分到低分进行排序,并发布各校报名人数和各校三个类别计划内学生最低分数。考生可以通过网络查询自己在所报学校的排名情况。如果排名已在计划招生数以外,就须根据网上公布的各校各类别控制线及时改报其他学校,直到被录取为止。这一改革已经在贵阳试行了两年,今年是通过鉴定后的首次运行。

在中招录取的第二天,记者再次来到贵阳五中。贵阳21中毕业生刘泽南,中考成绩一般,第一天录取无望,第二天他再次来到这个报名点看看情况。他在滚动的大屏幕上看到,自己所报学校的报名人数已经超过了计划招生数,而自己的分数“擦个临界”,这一天看来也没戏了。“明天就可以到我了!”当天晚上他要确定改报哪所学校。3天时间里,刘泽南根据自身情况和录取进展情况不断改报志愿,自主选择学校,一下子成熟了许多。

信息充分公开,录取完全透明,让招生工作真正阳光起来,是贵阳市实施这项工作创新的初衷。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说:“以往中招时,家长不管孩子考多少分,都想方设法托关系找门子。现在,我们给了老百姓对称的信息和公平的升学环境。每一个学生都有权任意选报、改报学校,孩子和家长也都会因此积极研究学校,老百姓也不用再为有人‘走后门’而感到不公。”

据介绍,网上实时录取的另一效果,是让那些生源较差的高中学校燃起了希望。以往,这类学校招完生,开学时能有一多半来报到就不错,办学十分困难。现在志愿、选校都是学生自己确定,而且网上录取后,哪所学校都加减不了学生,因此这些学校的生源稳定了。此外,贵阳市教育局从今年起还进行各高中校的“入出口评估”,并向社会公布,即每所学校3年前所收学生的分数与今年学生毕业的结果之比,以这个评估引导家长和学生:选学校不要光看“名气”,更要看它对孩子的“加工能力”。虽然时间还短,社会接受的程度还不够高,但这一做法给正在上升势头中的学校带来了信心。

李秉中告诉记者,他不仅不为自己权力的减小而担忧,相反,他感到一种轻松:“公办校一个‘条子生’都不能办,一般的学校也用不着托人,来找我们的关系都引到了民办方向。”他将之称为“软着陆”。建设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不能让个人拥有的权力过大,而是“要给无权的人以权力”。“把制度规范起来,大家都照章办事”。

据了解,在贵阳中招的6天时间里,网上访问的达381107人,浏览量3488614人次,涉及16个国家和地区,国内达265个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