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用技术撬动一场教育革命

—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谈信息技术与教育制度创新

    “择校”已经成为一个令人感到头疼的“持续高温”的热点话题。到底怎样才能解决“择校”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贵州省贵阳市从教育技术入手,悄然开始了自己的探索。2009年盛夏,本报记者赶赴贵阳,亲自感受了一下贵阳市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的方便与快捷,更重要的是信息透明带来的相对公平和公正。随后,我们专访了“贵阳市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的创意者和推动者、贵阳市教育局局长李秉中。

到了给老百姓自由选择的时候了

  中国教师报:贵阳的中考招生方式的改革,为什么选择使用信息技术这一手段?

  李秉中:改革贵阳的中考招生方式,最基本的出发点就是想解决以往中考招生的一些弊端。

贵阳以前的中考招生录取走的是学生填报志愿的路子。每所高中校都是根据学生填报的志愿来录取,这样的方式给学校带来了三个弊端:一是部分高分学生明知道能够录取也要托人才放心;二是部分学校的报到率很低;三是按学生志愿划线方式,倘若未被学校录取,应该给他们重新选择的机会,但所有学校几乎同时进行录取,有的学校有可能提前录满,即使这个考生的分数很高也很难读到自己满意的学校,最后的结果只能是服从分配。这种方式导致成绩不错的学生进不了理想的学校,所以录取期间托人找关系是必然的。

    对于考生来讲,以前填报志愿的方式,学生之间不知道彼此志愿选择,也容易造成“堵车”现象。这种招生录取信息的不透明,使得学校和考生、家长之间无法进行有效沟通。这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孩子最终能读什么学校,家长心里没底。但孩子能接受什么样的教育,往往是一个家庭最看重的大事。于是,许多家长便想着托点关系,找找人,哪怕请客送礼都要把孩子送进最期待的学校。这就造成了名校人满为患,一般学校生源不足的局面。

    而家长这样的做法,还直接导致了一些优质学校校长和教育局局长承担了很多不必要的压力:请吃饭的、塞条子的络绎不绝,电话更是经常被打爆。前几年一到招生季节,我就没好好睡过觉。

    校长和局长如果每年都把时间和精力用在解决条子上,老百姓有意见且不说,就是管理者也没有时间考虑最根本的区域、本校科学发展的大事情。

    如何改变这个局面,当时从全国来讲,也没有一个参照。但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出现,让大家可以及时地从网上知道自己想知道的新闻和信息,最大限度地解决了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我们在想,信息技术这个手段,我们是不是可以利用?用信息技术手段设计一套系统,实现“根据招生计划和自己的分数,自由选校,自动排序,随时改报,自然录取”是不是可行呢?经过南宁学习考察,并与有关技术人员和部分考生、家长探讨,我们认为是可行的。

  中国教师报:这样看来,用信息技术手段变革中考招生录取方式,信息透明了,似乎也能解决教育公平问题?

  李秉中:是的,教育公平首先应体现学生在起点上的机会均等,这需要在教育管理手段上实现机会选择的自由平等,这就要看市县两级教育局是否能够提供一个公开透明的秩序。

    在我们正在酝酿对中考招生录取方式做调整的时候,200612月,我们听说南宁市教育局开发了一个网上招生系统,就马上就组织了贵阳的9所高中的校长去学习。大家参观后思想达成了共识,认为可以搞一个更为完善的系统,用来解决中考招生录取的问题。

    其实,设计这个系统,技术上的难题还不是最困难的。关键在于是否愿意把权力还给老百姓,这需要勇气,更需要科学的制度设计。

    基于这样的出发点,贵阳市的中考招生管理系统包括:题库命题、网上阅卷、入出口公开评价、自然录取四个部分;实现了在互联网上运行,学生在任何一个可以上网的计算机上用自己的密码自由选择学校,网络可以显示任何想要的信息,并根据情况改报。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家长不再求人,同时也可以看到各高中学校三年前招生生源分数段情况,并和高考分数段对应值看到各高中学校毕业结果所应该达到的程度与实际情况的对比,有利于学生和家长更加明智地选择学校。我个人认为,这套系统更适应于全国各省的高校招生,目前已到了给老百姓自由选择的时候了。

    局长和校长没权了,教育就公平了

  中国教师报:变革中考招生方式为网上实时招录,贵阳教育局通过信息技术给了老百姓自由选择的机会;但也削减了你这个局长,还有校长的权力。

  李秉中:是的,我这个局长手中没权力了,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校长手头没有特权了,也就不用每年到了招生季节,被迫换手机号,四处躲藏,不胜其扰了。

    教育局长和校长都是掌握了一定公办教育资源并有支配权的人,按照老百姓的话说,我们是掌权的人。

    一个掌权的人手中握有重权,就必须规范怎么使用,否则权力越大对所辖区域的老百姓危害越大。没有民主法治意识的掌权人可能会刚愎自用;志大才疏者为了维护权威形象,就要远离老百姓保持威严以便于统治;有私欲又无节制能力者可能陷入泥潭不能自拔;不懂得分权治理,不具有建立规章制度约束自我意识者,不可能挡住社会转型期方方面面的“圈套”……

    我在承德工作时曾经说过一句话:“什么时候教育局没有权力了,教育工作也就干好了”,现在这句话也可以这样说:“什么时候教育局长和校长没有权力了,教育就公平了”。但有人反问:当局长当校长手中没权了怎么能行,没权谁还会去当官呀?

    正是因为我们手中掌管着不均衡的公办教育资源入学分配的权力,才使得“择校”现象开始普遍,教育局长、校长手中的权力常常会导致教育资源分配更加不均衡。生源分数好的学校,出口升学率自然很高;升学率高的学校使得家长趋之若鹜,也造成生源“资源”优势,资源优势在发展势头上所呈现的良性态势,使其他学校“望尘莫及”,分数与“资源”差的学校,肯定恶性循环,叫天不应叫地不灵。不公平的入学,根源在于资源分配不均衡,要想均衡配置,靠领导者拍板方式是无法奏效的。所以,必须改革!

    基础教育要完成三次革命

  中国教师报:通过信息技术,使得信息更加透明和对称,同时也对掌握公共教育资源支配权的人进行了约束,这实际上是一次教育管理体制上的变革和创新。除了中考招生环节,利用信息技术,您觉得还能做什么?

  李秉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解决当前基础教育领域内的很多热点难点问题,比如当前社会反映强烈的择校问题、家教盛行、乱收费屡禁不止等现象。

    为什么家教盛行?是因为学校里很多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成功,实际上优秀的教师资源是有限的。

    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因厌学而辍学?是因为学校的班级授课内容没有针对性,老师传授知识点时并不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事实上也不可能把每个学生都能了解清楚。

    家长为什么择校择班?是因为信息不对称,社会上认为升学率高就是好学校,但事实上社会承认的升学率是按绝对数字模糊评价的,没有考虑到生源情况和参考人数。家长择校的根本目的是“择师”,但实际上,即使是在好学校,老师的素质也是良莠不齐。

    任何一所优秀的学校都会有水平一般的教师,任何一所好学校也不可能把所有的学生都兼顾到100%。许多家长想给孩子寻找一个好学校,但是孩子如果被教师、同学所忽视或轻视,或受到了不良的心理暗示,即使在好学校也可能无法有好成绩。同时,家长对自己孩子学习成绩差是在什么地方“卡了壳”,了解不多也不可能了解清楚。老师和家长对孩子的考试成绩和测验试卷也可能进行了分析,但是找不到原因,也不可能逐一找到。

    多年来,素质教育不能如愿地进行,根本原因是课业负担无法减轻,学生没有时间根据个性特征进行全面发展。学校、教师、家长、学生都在追求分数,课堂教学只是完成既定“教学任务”、执行教案的过程,而没有针对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展开教学。这样的课堂教学带来的后果就是,学生对于自己哪一道题不会做,问题出在什么地方,虽然清楚但不知从何处解惑。

    大量对知识点存在“盲点”、“模糊点”的学生,需要有针对性的指导以提高学习效率。但现在,学校教师的做法是让学生在海量的练习中尝试错误,从错误中反省自己,通过悟出一点道理来提高成绩;而学生家长们则是盲目地请家教,这样又造成了新的课业负担。假如是一对一的家教,先了解孩子的具体情况再讲解,是很有可能奏效的。但事实上,越是“名师”家教,学生越多,就等于把课堂从白天搬到了晚上,从学校搬到了家里。据说,请家庭教师的费用每小时每个学生要几百元,但实际上花了不少钱,把孩子弄得筋疲力尽,还不一定有正面效果。

    针对这个现象,贵阳市已开始进行新的一种尝试:以人教版教材和课标为依据,小学三、四、五三个年级语、数、外三个学科,初高中各年级语、数、外、理、化五个学科,选出知识点的“薄弱点”、常见错误、关键点,集中广大教师多年的智慧做出解题方案和思路,制作成孩子喜欢的动漫、视频,放在网上,让每个孩子都可以在这里找到要解决、要寻找的问题疑惑,吃到他需要的“自助餐”。现在贵阳组建了优秀教师团队,分别做出解题方案;学生解题出现的问题“深度挖掘”方案也有了雏形;动漫和视频制作队伍由北师大京师励耘公司形成团队,也已整装待发。

    这个系统形成并运行后,全国各地的优秀教学方案可以与时俱进地被持续采用,按学生喜欢的程度提供给方案贡献者报酬,这样可以不断地集中全国优秀教师的教学资源和智慧,形成一个强大的优质教学资源平台,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提供帮助,变革现有的学生的学习方式。

    这就如同病人到医院看病,都期望上好医院遇见个好大夫,好大夫才能对病情有一个准确的诊断,才能开出有针对性的处方,也才能做到药到病除。学生无论是在哪个学校学习,遇到困惑的问题,除了可以寻求学校老师的指导,还可以登录这个学习平台,搜索问题的解决方案;如果找不到好的解决方案,还可以发布求助信息,还能够与最优秀的教师“固定视频”,甚至可以后台连线直接对话解决问题。这样,就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交互学习”和“发现学习”。

    每个学生不论起点和个性,都可以在这里找到任何学科以往任何年级的“卡壳问题”,根据具体的提示获得成功的喜悦,找到自我学习的效能感,提高学习效率;当一个个的学生都能从课业负担中解脱出来,学习是快乐的而不是困苦时,学校才能真正地有时间进行素质教育,家长也才能不再为孩子上哪所学校伤脑筋了,我国基础教育领域的择校和乱收费问题也就可以有效地得到缓解。

    我们给这个系统命名为:中小学自助网络学习系统。

  中国教师报:这样的一个学生自助学习系统的出现,是否意味着教师作用的改变?

  李秉中:是的!首先,教师要帮助学生学会如何使用,教会学生如何查找知识,发现知识。然后,在学生面对众多信息不知所措时,帮助他们选择知识,组织知识。最后,还要教会学生以一种兼有批判、创新精神的态度去对待知识。由此,教师的经验和智慧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教师报:在教育管理层面上,利用信息技术是不是还可以做得更多?  

  李秉中:是的。刚才说到贵阳在中考招生、学生学习方面利用信息技术的一些做法,实际上,在对教师和学校的管理评价方面,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

    现行的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基本上属于传统型的——数据计算手段上还是层层报表,最后核计;检查手段上还是人到现场,听汇报、查资料、开座谈会、视察,最后交换意见;工作部署上,开会、发文件……尤其是“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验收,仅凭经验和听看,总结分析,找问题分出好坏,带有极大的随意性。这种“刀耕火种”式的管理模式,早就应该淘汰了。利用信息技术,完全可以让教育管理跟上时代步伐,走上高效、便捷的快车道,提高教育者的工作效率。

    现在大多数的乡镇中学和村级小学都有了远程教育设备,互联网基本已经在乡镇普及。因此,通过互联网手段设计一套实时的管理系统,以乡镇为单位,每学期在网上填报一次,每月修正一次数据,是一个简单的事情。还可以给每个学校建个网页,学校的日常管理和教师工作的常规情况,一点击一目了然。网上自动生成的教育质量数据公开、透明,在相互比较中会更有力地促进各地教育的发展。在这个平台上,教育管理者可以及时知道老师在想什么,教师也能够及时知道教育局长在想什么。

    基于这样的想法,贵阳市在三年前建成了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并得到教育部科技成果鉴定;在此基础上还持续开发了“两基”验收管理系统,并准备再开发成完整的基础教育管理系统。

   “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中小学自助网络学习系统”、“基础教育信息管理系统”是我们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基础教育诸多问题的完整体系,目的是为了实现基础教育管理方式、招生方式、学习方式的变革。我称之为基础教育的三大革命。

    如果从上到下的管理不再是没完没了没效率的检查和指导,而是互联网上的信息对称:每所学校、每个教师、每个学生、每个公民的教学成果、办学成果、学习成果、支持成果能及时科学地反映出来;如果我们的学生和教师都能在网上实现自我的学习和完善,每个学生所学到的正是他所需要的;每个老师的课堂都能讲到点子上……我们的基础教育才算真正走出了“刀耕火种”的年代,才算真正实现了教育的现代化。

链 接

悄然开始的教育革命

—贵州中考招生方式变革侧记

本报记者 叶飞

    第一次了解贵阳教育,是在今年早些时候,教育部科技中心举办的“贵阳市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科技成果鉴定会上。作为“贵阳市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的创意者和推动者,李秉中介绍了这套系统的具体操作流程、使用效果以及开发这套系统的目的。当时,他的一句话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当局长的、校长的,手头没权力了,教育就公平了”。

    教育如何实现公平的讨论,近年来持续升温。不过在众多的讨论中,绝大部分都是指出问题所在,却鲜有建设性的意见。作为一个西部省会城市的教育局长,李秉中在三年前就已经悄然开始教育公平实践。这场以“把公平还给贵阳人民”为目标的教育改革,首先从贵阳老百姓最为关注,也是矛盾最突出的中考招生环节开始。

  从2007年开始,贵阳四城区的中考考生在中招录取期间,无需填报自己的中考志愿,到报名点任意选报,并可以在录取结束前,根据大屏幕随时显示的各学校各类招生计划的排序情况,再任意时间改报。从2008年开始,四城区考生只需要有一台可以上网的电脑,就可以通过互联网用自己的考号和密码,登陆“贵阳中考招生网”,选择与自己分数和愿望合适的学校,录取不上再随时改报。从2009年开始,全市所有的中考考生都在网上自然排序,所有的示范性高中、普通高中名录及招生计划均一一公示。考生和家长可以参照贵阳市教育局在网上公布的全市各个普通高中(包括民办)三年前本届学生中考成绩录取分数和当年高考上线人数入出口的对比评价,选择自己中意的学校。各普通高中的排名因报名人数的增加而随时变化,每一个考生随时都可以观察到自己所报学校的报考人数和自己的排名,并根据自己的成绩随时重新选择报考学校。

  不到最后一秒钟,每个考生都有重新选择志愿的机会。这种公开、透明的招生方式让许多有“能量”的家长也感到没必要再“活动”了,基于互联网的“贵阳市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利用技术手段疏导了许多人的“后门”与“暗箱”。

    与此相对应的,是考生和家长都聚集在了电脑前。2009年贵阳中招录取,最多时,一天中有100万余人次点击“贵阳中考招生网”的同一个页面,而贵阳百姓择校意愿最为强烈的贵阳一中,一分钟就录取完毕。据了解,在2009年贵阳中招录取的6天时间里,“贵阳中考招生网”的访问量达381107人,点击量为3488614人次,涉及265个国内城市、16个国家和地区。

    据介绍,这套“贵阳市中考网上招生录取系统”除了“贵阳中考招生网”这个录取系统,还包括题库命题系统和网上阅卷系统。中考试题首先由题库随机选题,然后由专人结合贵阳市实际进行微调和整合,形成中考试题并印刷,整个过程均在保密、纪检、警方监督下的全封闭环境中进行,杜绝了教师人工出题可能会引发的偏袒和泄密,做到了考题环节的绝对公平。

  而网上阅卷系统,极大提高了效率。以前贵阳市的中考阅卷,需要1000名教师挥汗如雨地工作半个月。而自2008年开始,贵阳市的25万多份中考试卷的网上批阅,500名教师用了5天时间就完成了,并且已连续两年实现了中考阅卷零差错。而这个成绩,在人工阅卷时代,是不可想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