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思路与方法之三  中西医理论相互渗透,中西医实践融汇贯通张德蕴

作者简介:张德蕴原承德市中医院主任中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河北省中医药学会理事、河北省治未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承德市市级名医., 全国人文医学荣誉奖获得者,河北省首届白求恩式好医生。探索出一条治疗糖尿病、肾脏病、尿毒症过敏性紫癜性肾炎、冠心病、心肌病的辨证思路。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学术著作8部 其中《糖尿病的综合治疗及康复》《中西医结合肾脏病诊断及治疗表典》《中西医结合急症诊断及治疗表典》《有毒中草药大辞典》《新编辨证用药歌诀》《张德蕴肾脏病诊疗经验》参编《心肌病中西医诊疗学》为自己临床研究方向的代表著作。 欢迎广大患者咨询。 2013年受聘于石家庄长城中西医结合医院  每周1、2、3、5上午门诊,周六心脏病会诊中心会诊。  


       所谓“融会贯通结合”就是中西医理论相互渗透,中西医方法彼此借鉴两者融会贯通有机结合,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从其概念可知,这是一种建立在中西医结合研究成果基础上的高水平结合,其积极的现实意义在于提示中西医结合由初步,局部结合逐步积累向较高层次结合的方向发展。目前临床上的融会贯通结合有三种不同形式。     (一)以中药学理论为主导结合   针对某些临床问题西医方法的薄弱环节或不足,扬弃其中某些西医的原则和方法,以中医学理论为指导结合,使疗效显著提高。例如根据中药学“不通则痛,痛则不通”的理论原则,指导治疗不稳定心绞痛中西医结合治疗,采用活血化瘀,温经通络,祛风除痉等复方治疗,可对若干病理过程产生良好的疗效,不仅明显降低心绞痛的风险,而且更有利于患者整体的康福,促进病情好转。     (二)中西医理论互用共同指导结合针对中西医理论方法临床运用时各具优势和不足,在各自的医学理论指导下,中西医方法互用,优势互补,或者从不同角度配合治疗,发挥协调作用提高临床疗效。如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衰,用西医的强心利尿方法治疗,缓解心衰症状。采用温阳益气,通络方法调动患者机体整体自稳机制,改善临床症状,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       临床上应用中西医结合“菌毒并治”的新方法抢救革兰氏阴性杆菌败血症所致的多系统器官衰竭,多系统器官衰竭是中西医理论共同指导治疗并取得良好成绩的范例。在革兰氏阴性杆菌感染的败血症产生感染中毒性休克时,内毒素损伤是致死的主要原因。西医杀菌力强。故选用敏感的抗菌素治“菌”的同时。应用清热解毒的中草药“治毒”“菌毒并治”在清除生物病原的同时,清热解毒中药通过稳定稳定细胞呼吸酶、保护细胞线粒体功能、增强巨噬细胞系统功能或参与直接内毒素等作用,拮抗细菌内毒素的致病作用,从而获得明显优于中医或西医方法治疗的临床效果。多系统器官衰竭致病机制中除上述因细菌从肠道移位器官组织和内毒素损伤使用“菌毒并治”方法外,针对微循环障碍血流灌注不足的西医病理,可采用中药活血化瘀改善血供,针对由免疫反应与炎症介质通过自由基、细胞因子等介导组织细胞损伤的西医病理,可采用中药抗自由基损伤,针对激素与氨基酸不平衡导致的内环境紊乱,采用采用中药扶正固本,调动机体内环境自稳机制促进平衡的恢复等。这些均符合中西医理论。       (三)把中医现代化研究或中西医结合应用研究已经取得的成果直接应用于临床。通过中医治则治法的现代研究,在认识到传统治法的具体作用环节、主要药物和作用机制之后,即可使中医方药新用、新药专用或与现代技术相结合发挥中药最大的疗效,达到中西合璧提高疗效目的。例如活血化瘀方药解除心绞痛,出尽心肌梗死的恢复,活血化瘀方药还具有抑制免疫损伤、调节免疫水平和代谢过程的作用。通过含降酶汤治疗慢性肝炎的疗效观察,进行药效学研究和药物筛选,通过试验表明五味子有降低转氨酶作用,科研工作者从五味子中提取分离有效成分,提取五味子乙素研制成联苯双酯治疗慢性肝炎,降低转氨酶。其他如青蒿素治疗疟疾,川芎嗪治疗冠心病,雷公藤制剂治疗免疫系统疾病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