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中西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为药物性肾炎或药物性肾损害。肾脏是人体的主要排泄器官,除了承担机体物质代谢终产物的排泄外,人体服用的各种药物主要也是通过肾脏以原形或其代谢产物排出体外。药物的排泄过程包括肾小球滤过、肾小管分泌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三个环节,因此,肾脏功能的正常与否将直接影响药物的疗效。同时,药物在排泄过程中与肾组织接触,也可造成对肾组织的毒性损害。药物引起肾损害目前日益增多,主要表现在肾毒性反应及过敏反应。临床肾毒性药物品种繁多。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1、抗菌素类 主要有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青霉素族抗生素、头孢菌类抗生素、二性霉素B、多粘菌素抗生素、四环素族抗生素、抗结核药物、磺胺类药物。

 

2、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引起的肾损害主要有乙酰水杨酸、氨基比林、布洛芬、保泰松、甲氧萘酸及吲哚美辛等。

 

3、抗肿瘤药物主要有丝裂霉素、环磷酰胺、阿霉素、甲氨嘌呤、顺氯氨铂等。

 

4、碘造影剂引起的肾损害。

 

5、生物毒引起的肾损害常见有蛇毒、鱼胆毒、蜘蛛毒、蜂毒、花粉等。

 

6、抗癫痫剂引起的肾损害常见有苯妥英钠、甲基妥因、对甲双酮、三甲双酮等。

 

7、中药引起的肾损害。最近国内外报道中药引起的药物性肾损害较多,而大部分都是治疗肾脏病变的药物,一些研究表明,汉防己、关木通、马兜苓等药物含有马兜苓酸,是导致肾脏损害的主要物质。中草药导致肾脏间质性的病理变化,发生机理目前尚无定论,由于中草药导致肾损害病例提示肾组织中并无很多炎症细胞存在,因而不支持炎症学说。根据病理变化可以推论以下设想:马兜苓酸直接损害肾小管上皮细胞,特别是近端小管;原发病变在间质血管、导致缺血及间质纤维化,这与CsA肾毒相似;毒物直接刺激肾间质引起的间质纤维化,进而导致间质血管和血管病变。虽然肾组织无成纤维细胞增多,但不能排除细胞活性增加。据报道,目前常见的中药有,汉防己、关木通、马兜苓、青木香、雷公藤、黄药子、草乌、苍耳子、斑蝥、蜈蚣、罂粟壳、芫花根、闹羊花根、山慈菇、腊梅根、牵牛子、朱砂、芦荟、野百合、砒霜、雄黄、苦楝皮、天花粉、金樱根、土贝母、土荆芥、使君子、大风子等。综上所述,医务工作者在临床工作中要密切注意,不要认为中药无毒,要记住药者毒也,所以应用中药,一定到正规医院,找那些接触现代中药知识的医生去看病,避免肾损害的发生.

 

 

版权:承德知青网、 仲景传人 时间: 2008-7-30 18: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