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参加过无数次婚礼,也听惯了多少次的海誓山盟,看惯了新娘新郎的含情脉脉,也曾为之动容,可是,令我终生难忘的,震撼心灵的确是一场只有三个人参加的普普通通的婚礼,那是知青年代。

女知青小平是我最好的朋友,我们同时毕业于同一学校同一年级,又同时下乡在同一生产队。到了冬天,我们又是一个被窝的战友,因为天太冷,只好靠相互的体温取暖。

小平生长在干部家庭,是个娇娇女,温柔善良,小巧玲珑,非常漂亮。招来生产队后生的非分之想,我理所应当的充当了小平的保护神,同进同出,形影不离。记得那是70年秋天,小平告诉我她要去老乡家,奇怪的是这次她没有邀请我和她一同去,到了晚上小平还没回来,我躺在炕上,心里非常不安,怕她出什么事,我实在忍不住了,披上大衣出来找,那天我想应该是中秋节,圆圆的月亮挂在天空,割到的莜麦一垛垛的静静的躺在地里,不时有秋风掠过,飘来阵阵麦香,

村子里静悄悄,不时传来狗的叫声,我沿着知青房前的莜麦地,忽然,我听见有喃喃的说话声音,声音是从大水渠那边传来的,像是小平,我刚要喊,这时,我又听见一个浑厚的男中音,啊!不好,有坏人,我拔腿就往回跑,找上同屋的小萱,我俩一起高喊“小平!小平!”那个男的撩开长腿往上营子方向跑去,我紧追不放,足足追了2里地,他进村了,村子里传来一大阵狗叫声,我不敢恋战,

回来一看,小平和小萱已经入睡,估计小平在装睡,一夜无话。我也一夜无眠,我仔细想想,原来小平在恋爱,我们是最好的朋友,这么大的事她为什么不告诉我?我们曾经发誓,插队期间决不交朋友,也不知道她找了个什么人,担心她会不会在农村呆一辈子,我害怕极了,我担心死了。

第二天,小平主动邀我上山采花,我也想和她好好谈谈,就答应了。小平主动讲起了她的那个小李,在他三岁时候,他的妈妈去世了,他是在奶妈家长大,没有亲人,孤苦伶仃,

他聪明,人长大帅气,他们相互喜欢,我无话可说,从此,田间路旁,处处可见他们相依相恋的身影,

71年秋天,知青抽调开始,小平为了和小李一起和城,曾经放弃就抽调的机会,72年三月,小平被选调回城,小李因为举目无亲,几次抽调都与他无缘,小李赶着牛车把小萍送的28里外的平安堡班车站,小萍走后,年仅20岁的小李转眼头发白了好多,因为知青的抽调,拆散了多少有缘人,小李的担心并非多余。

72年的五一节,小萍突然回来了,她告诉我,她要和小李结婚,我大吃一惊,因为他们当时仅仅20岁呀,还是两个孩子,我劝她等出徒再结婚,不然对她以后的工作和前途都有影响,我担心如果小李抽不出来这么办?她说管不了那么多了,她现在和小李结婚只是为了证明她永远不会放弃小李,给他一个定心丸,如果小李真的留在农村,她也会义无反顾的回来陪他一辈子,我被小萍的真诚感动,我还能说什么,我只有祝福她了。

我和另外两名女知青被邀请参加婚礼,我作为娘家人,送小萍去2里地的小李的生产队,没有鞭炮,没有花车,我和小萍手拉手走向新郎的小屋,两位新人为我们三位嘉宾献了一首歌,记得歌词是:星星月亮是我们的客人,河流沙丘是我们的陪伴,新郎为我们又唱了“喀秋莎”看着破旧的小屋,还有新郎新娘幸福的笑脸,我们感动的流下了热泪。婚宴在中午隆重开始,那是我一生难忘的宴席,共有四个菜:炒酸菜,拌酸菜,炒鸡蛋,鸡蛋汤,主食是小米粥(因为只有一点点米,只能做粥)。

第二年初,他们的女儿出生了,小萍一个人照顾孩子,还要工作,小李在坝上苦熬了四年,终于离开了农村,现在,他们退休在家,帮助女儿们带带孩子,看看现在,想起往事,无限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