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子

 

2007年11月18日晚,大多伦多中华文化中心,周璇逝世五十周年纪念演出,最后一个压轴节目,是周璇儿子周伟的笛子独奏,叫《神圣的爱》。

 

听得我眼泪盈眶。

 

周伟生于1952年,他妈妈周璇1957年病逝的时候,还是五岁的幼年。如今,在多伦多现代化剧场的舞台上,穿着红色唐装演出服的周伟,给母亲吹奏思念亲人的忠肠一曲,头上已经是早生的华发。

 

竹子算得上是我们中国的原生土产,用竹子制作的竹笛,也是咱们中国最原创的民间乐器之一,历史悠久久远。竹笛的音色音质,最是中国特色,很适合表达我们中国人自己喜怒哀乐的人生情感,也最惹人乡思乡愁。海外华人,每每听得热泪纷纷的,就是这些乡音乡情啊。

 

洋人也有笛子,也有笛子的演奏艺术,但和洋人银质长笛的登堂入室相比,我们土产土生的竹笛吹奏艺术,多少年来,一直都根深叶茂于中国的广大民间。乡间原野上,骑在水牛背上晚归回家的牧童短笛,和袅袅炊烟一起流传的悠悠笛声,就是属于我们自己大众民间的音乐,描绘的是我们自己生活的诗情画意,表达的是我们自己的悠扬和欢快。

 

如果,再加上我们中国的乡村母亲们,伫立村口,呼唤一边牧牛一边吹笛的孩子回家吃饭,就更是一幅纯粹的美丽的日常中国生活图景。

 

我们的竹笛,演绎我们生活的悠扬和欢快,和另外一件中国民族乐器二胡一样,慢板婉转的竹笛吹奏,也演绎太多太多的中国情感中的如泣如诉。听过二胡独奏的《二泉映月》《江河水》么?日月星辰江河横流的背景,一把二胡,一柄竹笛,身着长衫阿炳一样的民间艺术家,游走于民间的大街小巷,一阵松涛,一眼泉水,宏大历史叙事之下的个人情怀,这就是我说的,中国音乐中的如泣如诉。

 

周伟当晚的现场演奏,竹笛独奏,《神圣的爱》,就是这样的如泣如诉。

 

剧场的灯光微暗,周伟的竹笛轻声响起,乐曲情深似海,?[寒如水。

 

如寒夜灯下母亲轻轻拍着襁褓,深情哼出的摇篮曲;如七月初七夜,满天的星光下,母亲指着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星星,讲述美丽传说的美丽声音……如第一次远行上学时,母亲在火车站目送的目光,被铁轨拖得很长很长;如辛劳半生的母亲,看见红色烫金毕业证时,那份一如既往含蓄委婉的喜悦;如细致细腻的母亲,最先发觉儿女初恋时,最初想掩饰的秘密,和最后掩饰不住的甜蜜……

 

是的,母亲的爱,母爱,神圣的爱,周伟全副心身演奏的音乐声中,我听懂了,我体会到了,我理解到了,他的竹笛声中,是妈妈对儿子无私崇高的母爱,也是儿子对妈妈无穷无尽的思念和爱戴。

 

我读过一篇对周伟的专访,周伟自己对记者说:"妈妈身体好些后,我还到疗养院去看她,我对妈妈的记忆主要是这个场景了。那时我很小,妈妈见到我很高兴,带着我在草地上玩。我还记得妈妈当时笑得很甜,动作也很敏捷。她用双臂搂着我,还不时地喂我吃东西。我现在想起妈妈都是当时美好幸福的感觉。"

 

周璇周伟这样的母子情深,却又是半个世纪这样的阴阳相隔残酷无情,周伟童年时对母亲周璇的记忆,这样的铭心刻骨美好,却又五岁就猛然失去母亲这样的撕心裂肺,悠悠的竹笛声中,如泣如诉的竹笛音乐,我的眼泪,怎么忍也忍没忍住。

 

此刻,我面对着演出纪念册用电脑中文写作,纪念册的封面是汉字的标题,《永远的经典,世纪周璇》,翻开封面,第一页就是加拿大现任总理HARPER的英文贺信,紧随其后的贺信,分别是安大略现任省长MCGUINTY,和多伦多现任市长MILLER。

 

加拿大式样的客套俗套?加拿大官场的司空见惯?加拿大华人活动的老生常谈?加拿大观众的习以为常?加拿大演出的约定俗成?

 

类似这样的三级政府首脑对社区活动的贺信,移民时间稍长,参加的活动稍多,就见多不怪,电脑打印,秘书写就,千篇一律的官话套话?

 

三位加拿大"领导"贺信,对悠久岁月遥远地方的人物周璇的介绍和评价,并不千篇一律,总理信上称周璇是the first Chinese "popstar"(中国第一个"流行明星"),安省省长的贺信上说周璇是The Golden Voice(金嗓子),多伦多市长则把周璇描叙为a legendary Chinese popular music and movie star(一个传奇般的中国流行音乐和电影巨星)。

 

可是用了点心思?

 

而中文题词部分,放在第一位的,也许,在主办者眼中,中国方面级别最高的题词,是前任外交部部长李肇星,不是贺信,只一句话:"中加人民友谊长青"

 

演出的幕间休息,非常荣幸有机会和周伟很美丽很有才华的大女儿周小璇小女儿周多多聊天,在加拿大出生的多多,在加拿大长大的小璇,都有着加拿大女孩子特有的那种自信乐观天真,一种天然流露的率性而为自在自为,却也不失我们华人女孩对父母辈体贴善解人意的孝顺传统。

 

一脸幸福的加拿大人小璇感叹了一句:"我爸,五岁就成了孤儿。"

 

竹笛声中,热泪盈眶,就不仅仅是儿女情长母子情深的私人情怀了,海外华人,我们或许一直拥有私人情怀中的父母双全慈父爱母,但从很多意义上来说,飘洋过海,异国他乡,我们都是孤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