爸爸那些事儿(一)

文·风雪平山

小时候,我们家住在湖南益阳军分区,一天,妈妈的战友张丽阿姨来串门,看见只有两岁的我胖乎乎的,张丽阿姨想抱抱我,我挣扎着又踢又打,然后一溜烟地跑开,跑到爸爸的身边。张丽阿姨似乎有所发现,对妈妈说:“我发现这小子不喜欢女人”妈妈说:“这小子是条活驴,就喜欢粘他爸爸。”


姐姐和我(两岁)

说得对极了,我就是喜欢粘爸爸,爸爸也喜欢我,家中就我一个男孩儿,爸爸有时不太忙时会带我去上班,把我放在一张藤椅上,再给我一些画报,我会一页一页地翻,不吵不闹,一直坐到下班。爸爸说,“这孩子好带。”妈妈说:“这小子有点儿傻!”

以后我们家搬到广州,一到周末,妈妈要上街购物就问,谁和我上街?总是大妹响应。爸爸说,谁和我去公园?也是我和姐姐响应。小时候,爸爸喜欢给我们讲故事。尤其喜欢讲岳飞的故事,爸爸的浓重的平山口音总是把岳飞讲成“药飞”爸爸告诉我,岳飞生河南汤阴,长在内黄,从小家里很穷,岳飞是个很勤奋的人,岳母教他在沙盘上练字,每天还要打柴,维持家用。后被周侗发现,免费教他文武艺。岳飞不仅能写一手好文章好字,还有一身好武艺,未及冠(未到二十岁)能左右手开三百斤的硬弓,善使一杆大枪。在抗金战场上,经常以少胜多,屡建奇功。爸爸讲这些故事时,我会听得出神。无人时,我会拿一条扫把棍到楼顶平台上舞,把它想象成手中的大枪。到我上学读书后,才理解爸爸的用意。爸爸希望我能成为忠于民族忠于国家的人,也希望我能象岳飞那样,成为文武双全的人,不可重文轻武,也不可重武轻文。

爸爸喜欢用典故教育我们,有时候讲别人的故事多了,我会突然问,“爸爸你小时候是怎样的人?”爸爸脸一沉,故作生气说“子不言父!”吓得我再也不敢多问一句。


爸爸和我(10岁)

叔叔们眼中的爸爸

一九六八年二月,我参军了,部队在北京。周末去北京市里玩,我见到了两位叔叔。一位是李慎之,爸爸的堂弟,是国家粮食部的宣传部长。一位是李德祥,爸爸的同父异母的弟弟。反而是他们告诉了我,一些儿从来不知道的事儿。

慎之叔叔告诉我,你爸爸小时候读书很勤奋,在小学三年级以前,每年考试是全校第二名,三年级以后全校第一名。他的毛笔字也是很漂亮的,一笔工整柳体字。但是,他平时也喜欢练武,还喜欢练飞刀。他在村里同龄人里是首领。他们年轻时,在外面遇到一些不顺的事儿,只要他开口说:“今天咱们干一架”这架准打起来。慎之叔叔说到这里,着实让我有点儿吃惊,解放后,爸爸从不摸枪,也不喜欢看打仗的电影,我们小孩吵着要看,他带我们看完后会小声说一句,“没意思!”叔叔还告诉我,你爸爸一九三七年去投军,后来我也去了。你爸爸身材高大,八路军收了,我个子小他们没要,我第二年才出来的。

德祥叔叔,他是爸爸的亲弟弟,在七机部的下属工厂工作。他告诉我,你爸爸会说书,尤其喜欢讲三国。你爸爸记忆力很好,可以全文背诵诸葛亮的前后出师表。在村里他喜欢给同龄人讲故事,久而久之,村里的同龄人都喜欢找他玩,或者聊天或者喝酒。当年,康庄出了几个人物,你爸算一个。

爸爸自己说自己

一九七三年三月,我从部队复员了。回到南宁家中,有三个月待分配时间。我有时间天天陪爸爸聊天。有一天,我问爸爸,“我有一个很模糊的记忆,部队在一条很长的河堤上行军,有一位军人用扁担两个箩筐,一头放着姐姐,一头放着我。战士们还和那人开玩笑,说他去逃荒。”我问:“那是什么地方?挑我们的是谁?”爸爸也吃了一惊,说,“那年你不到两岁,才一岁九个月。”爸爸告诉我,那是去湖北沙市修荆江分洪,挑你们的是一营三连的连长,他是通县潭台村人姓刘,你应喊他舅舅。

我旋即又告诉他,北京两个叔叔是怎样说他的。爸爸在欣赏我的记忆力同时,觉得我长大了,可以告诉我一些事了。爸爸告诉我,他小时候在平山县南甸镇小学读书。小学校长是刘洞,刘洞是位日本留学生,因为看不惯官场的腐败,他情愿在南甸小学教书育人。他是南甸北雁白人和我们是亲戚。爸爸的学名“李福祥”就是他给起的。爸爸平时读书用功,他很欣赏爸爸,爸爸也很调皮,他会把一些儿坏事也联想起来。一次,学校一位老师上厕所,不知谁把门上的把手偷偷给锯得快断了,那老师手一扶就断了,摔了一身屎。刘洞校长第一个怀疑的就是爸爸,他把爸爸叫到办公室询问,爸爸告诉他说,“肯定不是我,我知道是谁干的,但我不会告诉你。”刘校长生气地说,“李福祥你将来不是好人就是坏人,绝不会是个不好不坏的人!”

杨法陶

其实,爸爸在南甸小学还不是最调皮的。南甸小学还是出了一些人物的,爸爸最爱讲的就是杨法陶,爸爸说,杨法陶是个奇人,他上课只听十五分钟课,听明白了就不听课了,而且不停的捣蛋,一会儿逗逗这个,一会儿捅捅那个,还说,“你那么用功,想当好学生。”一次老师在上课时,放了一个屁,他第一个笑起来,老师罚杨法陶站起来,要他以“屁”为题作一文,杨法陶学着先生的模样,摇头晃脑地说:“屁也,屁也,五谷杂粮之气也,大屁咚咚如将军点炮之声,小屁吱吱如老和尚吹管子之声。”逗得全班同学哈哈大笑,老师只好苦笑,这小子太有急智,看来想治他还要动一番脑子。杨法陶读书不用功,他那一门功课也不会低于八十五分。杨法陶在小学时有一篇文言文被平山县作为范文收入平山县小学教材(内容是记平山县成立民团的事儿,爸爸曾背诵给我听,可惜愚笨的我不记得了)。

后来,杨法陶考大学那一年,他先放出话,“我的成绩要在全县第三名以后,我考上也不读!”结果,他以总分第二名考上河北第二师范(校址在正定)。杨法陶在大学二年级时,学校闹学潮,学校地下党说,“你的文章写得好,你写一篇檄文讨伐校长。”杨法陶提笔一挥而就,把校长骂了个痛快淋漓。学潮被镇压后,学校把杨法陶开除了,杨法陶回到平山南甸魏家院村,一进家门就看见两位地下党在家里等着他呢!对他说,“去延安吧!读抗大去!”

一九八七年,我到北京出差,在婶婶家我讲起杨法陶事儿,婶婶笑了说,明天我带你去见见他,我们来到杨法陶在西单的家,我见到这位精神矍铄的老人,我才知道老人是中央组织部办公厅主任。论辈分我应喊他舅爷。

(谨以此文献给承德知青网的各位朋友)

(金刚插图)




版权:承德知青网、 风雪平山 时间: 2009-6-14 20:5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