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桦榆沟行宫就位于现在的双滦区陈栅子乡华育沟村滦河岸上的高阜处。康熙四十二年(1703)至康熙六十一年(1722)间,玄烨赴木兰秋称往返途中在此住过24次。康熙四十九年(1710),玄烨曾由热河行宫到王家营行宫,迎接皇太后驻辟此宫。乾隆七年(1742)奉旨拆掉此宫,将木料运往喀喇河屯和热河行宫。

中国记忆河北版论坛的网友相约于23日早上八点在云山饭店门口集合,前往陈栅子乡考察行宫遗存。参加此次活动的还有:离宫,寻找记忆,青枫绿屿,清敞,月亮。我是最先到的,约过了有十分钟离宫同志远远走来。他可真是全副武装啊!登山装,登山手杖,登山鞋,标准的野游装备!穿在身上相当拉风,不亚于开着一部跑车过来,吸引了无数的眼球(尤其是在刚上3路时)。紧接着其他人都陆续赶到,我们坐上3路(跨县的公共汽车)前往今天的目的地。

因为听青枫绿屿说在位于陈栅子乡东面的高速公路旁有一座“钓鱼台”,因为当年修路其主体建筑已经被掩埋在公路之下。因为仍有遗存,所以我们决定先去那里进行考察。约840分左右,我们在陈栅子乡下车,向东步行前往钓鱼台。走了将近有两公里的土路,青枫绿屿指指前面的广告牌说:“就在那里了”。我们来到广告牌下,小心的爬到了高速路的旁边。青枫绿屿说我们的脚下就是钓鱼台的边缘,她的主体部分都已经压高速路下。据说在当年修路时还有月亮门等的一类遗址,可现在什么也没有了,只有在仔细寻找下才能发现几块青砖,几片残瓦。几百年的历史遗存就这样消失了,掩埋在了经济的高速路下。

也许是在几百年前初夏的一天,因为前往热河避暑,康熙皇帝又来到了桦榆沟这座让他惬意的行宫。到了这个美丽的地方,钓鱼是绝不能少的休闲项目。刚刚过了中午,玄烨就迫不及待的来到了行宫东边的钓鱼台。与无聊的宫廷生活相比,这里的一切显得自然和谐。他惬意的坐在滦河的岸边,潇洒的挥出手上的鱼竿,其实是否能钓上鱼无所谓,关键是坐在潺潺的河水旁享受这一份难得的恬静。小太监小心翼翼的在一旁伺候,今天他们也可以放松一下紧张了好久的神经了,因为好久没有见过万岁爷有这般惬意过了。今天这里没有众皇子与太子党的勾心斗角,也没有朝堂上的暗流涌动,只有一派绿水青山,而他只是这山水画中点缀其中的一个老人。。。。。。。。。

离开了钓鱼台我们回到了刚才下车的地方,在稍加休息后继续向东前往目的地。约有两公里我们到达了华育沟村,望着昔日的行宫已经变成了座座民居我们没有太多的失落,一来是因为早有心理准备,二来是因为这样的地方去的已经比较多了。在村口我们碰见了一位约有50岁的大娘,在我们说明来意后给我们热情的做了讲解。告诉我们,她家所在的地方就是当年行宫的中院所在地。在他家我们看到了只有在皇家建筑中才能见到的大方砖,她告诉我们每年在整理院子的时候都能挖到行宫的残砖废瓦。原来虽然该行宫在乾隆七年时被拆,但是建筑基址没有遭到破坏,一直保留。光绪27年滦河大水,洪水夹杂着淤泥淹没了行宫,水退后基址即被淤泥掩埋,而村子就是在这片淤泥上建立的,滦河用她的方式保存了这座行宫最后的痕迹。除了瓦砾,我们虽然只能看见一座再平常不过的自然村,但我们心里明白在脚下的就是沉甸甸的文化,我不禁在心中默默的向滦河致敬。。。。。。。。

那位大娘还告诉我们,我们要找的峭壁寺就在村子西面的山上,我们迫不及待的向山脚下走去。在路上,遇见我们的村民都会小声的相互告知:“来找行宫的。”看来我们成了村里的“新闻人物了”。山路倒是不大难走,难走的是山上的那一片杂草丛,经过密集的杂草我们来到了昔日的峭壁寺。曾经,因为开荒村民将该寺的基址彻底破坏,修成了规整的梯田。可是不知是什么原因,梯田却被荒废成了杂草丛。不过令人欣慰的是在这里我们找到了大量的古砖瓦,还有一个保存相当完整的柱坐,这对于考察建筑遗址的我们来说已经是相当奢侈的发现。我在山旯旁望着那些成堆的砖瓦不禁想,曾经这该是一组多么壮观的寺庙啊,可惜在辉煌的东西也禁不住岁月的洗礼,毕竟一切都只是岁月的痕迹。

中午在吃饭的时候大家说了许多话,许多交心的话。我们虽然来自各行各业,但是因为对历史共同的热爱使我们成为了朋友。就在找到遗址的时候,就在发现转头瓦块的时候,我们的心一点点地走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