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军校生涯之二

我的军校位于广州市珠江以南,大门口前没有公交车,要坐车则要步行十几分钟到赤岗才能坐上公交车。珠江电影制片厂就在赤岗附近。我们学校所在的地方是叫马骝岗,用普通话讲就是猴子岗的意思。这里是一片小丘陵,到处是荒山野地,还有一些小石丘,地质部门还在一个小石丘边树了一块牌子,说这里是远古的海礁石。这是原是南海舰队的一个学校,因为南海舰队搬到湛江,一些相应单位也跟着搬走了,这块地就给了军区后勤部所属军校了。但是顺着公路往下走就是石榴岗,这里原是南海舰队总部所在地,现在就是一个海军学校。那个院子大呀,所建楼房充满着洋气,比军区后勤部大院要漂亮多了,这让我得到一个结伦那就是洋海军。每到放暑假时为了不让我们无所事事,学校就组织我们到石榴岗学游泳,请的教练是一名海军战士。我当时特喜欢这个游泳池,因为池里的水是直接从珠江里抽来的浑水,黄黄的水正好可以掩盖住我们穿着泳衣的身体。在这里我们一大群旱鸭子们学会了戏水,能在水中游个来回了,当然皮肤也就此晒得黑黑的。

我们刚进校时学校没有围墙,只有一个象征性的大门。附近的百姓们可以随意进出学校,这当然带来了安全问题,所以学校决定修围墙。学校停课一个月,学员们都成了民工,每个班分到一段工程,我们班的任务就是大门东边不远的一段大约三十米的围墙。我们在班长的带领下,挖土和泥,还要加上切碎的稻草,脱坏晒干。在挖土的地方我们还挖出了一个土坟,可怜死了多少年的人被我们挖出来,不过我们还是把他就地埋了。然后我们就象老工人一样砌墙,用绳子吊线以保正墙体垂直。一个月后学校围墙砌好了。这时正赶上雷雨季节,一天大雨下雷声响,刚树起来的围墙轰然倒塌。可是我们班砌的那段围墙仍然立在地上,成为奇景,这都是班长认真看吊线的结果。其他班砌的墙用肉眼看就是不直,不倒才怪呢。后来学校又到附近的砖厂买了红砖,但是没有车运回来,只好全校一千多名学员每天早上出操时到这个砖厂搬砖。我们每个人手捧几块砖往回运,大概运了半个月才运完。运砖时要走过的是一个大果园,据说这个大果园是一位解放前逃到香港的大地主家的。在这个果园里我第一次看到杨桃树、荔枝树,杨桃树的高大美丽,荔枝树则相对低些,但是红红的果子实在是太诱人了。后来还是全校学员再一次把围墙砌起来,三十年后我们回校参加同学会时,老政委说多亏当时围墙砌得高,围的地方多,所以后来在里面能盖很多房子,包括军区后勤部都在这里盖了干休所。

自力更生,发奋图强。是那个时代的最强音,学校给我们每个班分到一块菜地,我们每个月要完成一定的生产任务,那就是要上交伙房多少斤菜。种菜对从农村来的学员那可是小菜一碟,我们班的生产委员就是从农村来的。每天晚饭后全班同学在这位委员的带领下拿着脸盆,挑着桶上菜地浇水上肥,我跟着学会种菜。还要到野地里挑猪草,因为队里食堂养了几头猪。如何认识猪菜也是一个学问,这就是湖南农村学员的长处,我只有跟着学习才认识到不是所有野草都能喂猪的。最忙的是上生理课时作动物实验用的青蛙也要我们去抓,于是晚上各个班轮流到地里抓青蛙,只要拿上电筒一照,青蛙就呆在一地不动了,一会就抓到不少青蛙。由于我们队副业搞得好,食堂伙食也特别好。二个星期早餐不重样,什么面食都有,有糖三角夹、镘头、花卷、面条、发糕、油条、油饼等。中餐和晚餐也很丰富,有时军区后勤部还会把快过期的战备仓库里的牛肉罐头给我们食用。当然每天餐桌上必不可少的是一盘辣椒酱,如果没有这盘酱那些湖南妹子们是不高兴的。

学校里生活多样,文化生活十分丰富,每周看一场电影,每月全队开一次晚会。每个班都要出一个节目,全队13个班几乎人人都上过台。弄得我们几乎天天要排节目,可是论演出节目这自然是我们城市兵的特长了。唱歌跳舞是我们从幼儿园就开始学的童子功,所以我们就把在小学中学跳过的舞再拿来跳。也跟随当时流行歌曲自编自演了一些节目,如东方红里的歌我们也跳过。队里还专门抽调十几个人组成了一个业余宣传队,参加校里演出,有时也到广州市里参加演出。我们还参加军区组织的活动,如到火车站欢迎来访的外宾,也曾陪同外宾看演出。演出结束后外宾们上台与演员们合影,我们站在台下鼓掌。我们就认出台上几位老帅,如凭那有名的八字胡我就认出了贺龙元帅,还有叶剑英元帅。让我记忆最深的是有一次让我们看了一场足球赛,是广东一队跟二队打,说白了就是自已跟自已打的一场表演。观众都是广州地区海陆空三军军校学员。赛完后从主席台上走下一个人向全场观众招手,我一看就立马认出这是常出现在记录片里的中国外长陈毅元帅。只见他身穿中式对襟衣服,衣着扑实但是风彩照人,突出的大眼睛特有神。原来我们是陪同他看了一场球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