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 说

——教海拾贝(五)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乃专……” 外孙女和孙女两个人正在一起朗朗地读《三字经》,我心有所感。

既然“性相近”,为何“习相远”?——在于教育!如果缺失教育,就会“性乃迁“——即向着”恶“的方向发展。那么应该怎样实行教育呢?——“贵以专”。

在三字经开篇的二十四个字中,阐释了教育与人成长的内在关系,言简意赅,言浅旨远。《三字经》真不寻常!古人以此作为儿童启蒙教育第一本教材,实在太高明了!

教育来自三个方面:家庭,社会,学校。那个方面的教育功能都会对人生轨迹产生影响。

这里谈谈学校里的老师。

广义的教师是泛指传授知识、经验的人;狭义的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在学校中担任教育、教学工作的人。狭义方面来理解,即教师是指受过专门教育和训练的,在学校中向学生传递人类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发展学生的体质,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社会需要的人才的专业人员。

 中国古代的教师,最初指年老资深的学者,如《史记·孟子荀卿列传》:“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后来把教学生的人也称为“老师”,如金代元好问《示侄孙伯安》一诗:“伯安入小学,颖悟非凡儿,属句有夙性,说字惊老师。”

中国有悠久的尊师重道的传统,古代就有“人有三尊,君、父、师”的说法。《吕氏春秋·尊师》云:“生则谨养,死则敬祭,此尊师之道也。”古人席地而坐,以西边为尊,故尊称家庭教师为“西席”和“西宾”。

韩愈的《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在中国几千年的灿烂历史中,“师”,总是受人尊敬,被人爱戴的。老师,是人类文化得以传承的功臣。他们做的贡献是极其巨大的。

“老”,是尊称,“师“是指传授知识技能的人。”老师“一词,宋代即有有使用。

新中国建立后,人们除了应用“老师”一词外,为了表达对教师的尊敬和重视,用比喻象征手法创造了一些别称。广泛流行的有:

园丁——把学生视为花草来细心、悉心培育

  慈母——用真情大爱关怀学生的爱称;

火柴——用智慧之火去点燃人才照亮未来的巨大意义。

蜡烛——对教师心地光明,只为照亮学生的赞颂。

  春蚕——奉献终生,不达目的死不休的工作精神。

  春雨——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滋润学生的心灵。

  人梯——对教师度人作用的比喻。

  孺子牛——对勤奋劳苦,一心奉献教师的赞誉。

人类灵魂工程师——以爱心和道德触摸、塑造人的精神。

教育艺术家——能把教育工作做得高超极致,深得人们普遍爱戴。

但是,也有一个不太高雅的称呼——教书匠。教师本人自谓,有谦虚之意。别人称呼,则有贬低之意。

教师不仅起到传授知识、传承文明的作用,而且还是学识渊博、经验丰富、道德高尚、积极向上、理智、稳重的典范。

中国目前制定的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按照这六条去衡量, 目前中国各级各类学校里的教师有相当成员是不合格的。或知识不达标,或能力不具备,或道德不够高。产生这样的局面,与师资队伍的建设有关。

先说说师范院校:

中国长期存在的弊端:一是招生制度不重视师范院校,高中生中第三类的学生才上师范院校。先天不足,代代恶性循环。

二是师范院校的教育落后。课程设置与实习形式主义的东西多。我曾经多年接待师范院校实习生。曾经多次跟带队实习的老师建议:改革师范院校的课程,改革实习方式。但是都没有反响。

再说说在岗的教师。相当多的教师仅只是“匠人”的水平。做“园丁”不称职;做“灵魂的工程师”更谈不到。 “匠人”的含义,——凭手艺挣钱养家糊口。何况还有手艺很差的匠人!

四川地震灾害涌现许多可歌可泣的人与事.但是也有被人鄙视的逃跑老师.有人由此感叹师道之不存,犹胜于地难!

“匠人”教师,庸人教师,造就了大批“习相远”的学生,所以古人早就批判“教不严,师之惰”。

小学中学如此,大学更是发扬光大,泡沫式的扩招,假论文、假学术、假教授、假发明、 假课题泛滥成灾,乃至科学院院士也走后门拉选票,国学大师也有假。

面对"传道、授业、解或"六个字,有多少教师问心无愧?

师道之不存也久矣!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2009.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