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走进教导处办公室,见一位中校军官坐在屋里。副主任赶快给作介绍:“这是我的中学同学,现在三十八军工作,回家来探亲,顺便看看我。”我趋步上前握手。交谈几句,我立即感觉到此人非同寻常。他的名字叫隋继国,已经患了白血病和恶性脑瘤,两种癌症同时在折磨着他。但是他很乐观,很顽强,刚刚完成骑自行车纵行祖国而归来,一路风雨一路磨难;一路宣传,一路战歌。

我立即决定挽留他别走,下午为全校学生作报告,讲讲他自己。

真人真事,娓娓道来,非常人能想能为的军人壮举感动得师生热泪滚滚,乃至抽泣。我也泪流不止。两个小时里学生没有人随便说话。会后学生们纷纷拥到前边,有的把自己的零花钱塞给军官,有的请他签字,那个场面真挚而热烈,这样的教育效果让所有的老师感叹。

二年后,隋继国又来到学校,这是他步行大江南北之后。他明显地消瘦了。还有一个自愿与他伴行的年轻人,这个年轻人本来是经商的,为隋继国而感动敬佩,放下自己的店铺伴他而行。他们一路义务宣传骨髓捐献的意义。河北电视台记者追随拍了专题片。

有记者的编辑,真实更增强了感染力。全校师生在礼堂里观看录像带,全体师生再次卷入感动、激动的热浪中。隋继国的书也出版了,师生们争着抢购他的书。很多学生在日记、在作文里写到了这件事,心灵的震动留下深刻的印记。正是在他的影响下,后来河北大学掀起了自愿捐献骨髓的热潮,在全国产生连锁反响。

爱国主义教育、思想意志教育,无私奉献的教育,一个人不知抵多少本教科书,抵多少次政治报告!

我打电话把 这个人推荐给其他学校我认识的领导,有的人接受了,也有的人以正在开展什么什么教育,安排不出时间为由婉言谢绝。

这是我在岗工作时的事。再说一件我退休之后的事:

我居住的小区里有一位老人,曾经参加过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负过伤并留下残疾。老人时不时穿起旧军装,胸前佩戴上军功章。那是对革命的忠诚,对历史的回忆,也是一种自豪。有一次,他对我说:我到商店去买电视机,经理特意给我最优惠价格,到个体的摊贩买衣服,打折打到不挣钱。我意识到:这是人们对老革命的敬重,是精神文明在闪光。这件事可以做一篇文章。我联系了报社记者,一起跟着这位老人走访商店和摊贩。记者在报纸上刊出很生动的一篇精神文明赞。

清明节到了,我邀请这位老人一起来到烈士陵园。那一天,悼念缅怀先烈的学生很多,他们来自市内的中学、小学,包括重点学校。我有意搀着老人走在显眼处,引起学生的关注。我想,一个穿军装、挂奖章的老人他会赢得与死难烈士一样的敬仰。例行的仪式 一一过去,一一列队而来,又一一离开。大部分学校的带队老师对这位老革命视而不见。只有南营子小学的大队辅导员,走上前来,热切的眼光,期望的神态,希望老人到他们学校的孩子们中间去。孩子们的欢呼雀跃可想而知。死的教育,活的教育融合在一起,效果远远超出形式的祭拜。老人又被邀请到学校给孩子们作报告。南营子小学的孩子是幸运的。

教育者的教育意识多寡厚薄不一样,教育机智常常表现在一瞬之间。一件事情让学生有刻骨铭心的记忆,得失就在教育者的教育意识。时刻把学生放在心头,才会有敏感的教育意识.我们的中小学多么需要更多像南营子小学大队辅导员那样的教育工作者啊!

2009.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