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踏飞燕—飞马踏燕—飞马奔雀……

——由马片谈起

 

中国的邮票市场从1997年一路走低,邮政亏损持续扩大。邮政面对严峻现实,找到了邮政与旅游的结合点,推出了游子门票。门票与邮票的效益差别,在于门票的使用率要远远高出于邮票。

随着邮资门票的推广,邮政进入旅游业,邮资明信片门票使旅游门券的多样性和多元化得以更广泛地发展。

云南大理州邮政局与旅游部门协手,开发邮资明信片,拓展了邮政业务,实现“双赢”。

1999年,在宾川鸡足山成功开发首枚邮资明信片门票。

此后,又为大理三塔、蝴蝶泉等开发了邮资明信片门票。10个月内印制250万枚。迪庆州随后仿效,仅三个月,印制100万枚,此项收入达20余万元。

 

麦积山门票

 

十几年间,邮资门票由牡丹片到马片,各地推出了众多花样翻新的邮资明信片门票。邮资门票在设计上,取材上都优于传统门票在中国正在形成一种收藏热。

2003年元旦九寨沟启用新的邮资门票。是当时全国唯一的小规格,专业邮资图案和连体片为一体的特殊邮资门票明信片。此票采用非接触式IC卡和指纹识别系统,兼容景区多功能需求,首次采用打印条形码的注册方式,具防伪功能。设计此票,多家企业同时参与开发竞标。

阿坝州邮政局把计算机、打印机搬到竞标现场,连续奋战几个昼夜,搞出几套方案。当《诺日朗瀑布》专用邮资图案中标后,所有的人都流下了眼泪。

开发景区门票的业务收入,占到阿坝州邮政局总收入的三分之一。

马片——是对运用马踏飞燕图案作为邮政标志的简称。

 

 马踏飞燕又名《马超龙雀》、《铜奔马》等,为东汉青铜器,它的含义是天马行空,象征前程似锦的旅游事业。1969年出土于甘肃省武威雷台墓。东汉时期镇守张掖的军事长官张某及其妻合葬墓中出土,现藏甘肃省博物馆。奔马身高34.5厘米,身长45厘米,宽13厘米。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一足踏飞燕着地。一匹躯体庞大的马踏在一只正疾驰的龙雀背上,小龙雀吃惊地回过头来观望,表现了骏马凌 空飞腾、奔跑疾速的雄姿。其大胆的构思,浪漫的手法,给人以惊心动魄之感,令人叫绝。艺术家巧妙地用闪电般的刹那将一只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表现得淋漓尽致,体现出汉代奋发向上、豪迈进取的精神。该作品不仅构思巧妙,而且工艺十分精湛;不仅重在传神,而且造型写实。按古代相马经中所述的良马的标准尺度来衡量铜奔马,几乎无一处不合尺度,故有人认为它不仅是杰出的艺术品,而且是相马的法式。

1983年,中国国家旅游局把“铜奔马”确定为中国旅游图形标志。

关于铜马的命名 

铜奔马虽然举世罕见,然而为它命名却颇费心思,截至现在,先后有五种以上名称。

 

当铜马铸像刚刚出土时,根据其造型特点,最初称其为“铜奔马”。这一名称被最先和广泛报道,已基本为外界接受和认可。19823,丹麦赛马协会主席金斯.伊伏生在参观了铜奔马回国后专门来信提出,武威铜马根据世界上五种马的分类(走马,跑马、驰马、奔马、跃行马)来看,应属于“跃行马”,因为不同种的马主要以步伐区别,奔马是交叉步、行速慢;跃行马是对侧步,速度最快,武威铜马造型正是对侧,故应改称“跃行铜马。”

 

在国内,也分别提出了不同命名,一派主张叫“马踏飞燕”。西汉时霍去病墓(今陕西咸阳)石刻的代表就有马踏匈奴入侵者。前两种名称只有马而无鸟(燕),飞燕置于马足之下,故应称“马踏飞燕”。1989年,前述武威的两位编辑同志根据他们的研究揭示出的铜马造型设计原理,认为马为“天马”,鸟为“龙雀”新形象,遂正名为“天马超龙雀”。

 

此外,还有认为是供选择良马用的“马相”;或认为是“猪马与猎鹰”。但是,各方面仍习惯于运用最初的名称“铜奔马”。

 

不过,若依据此铜马最初使用道教太极图的设计愿意和古籍《道藏》的记载,它最早准确的名字应叫“飞马奔雀”。

 

最近看一部电影,故事里面都称为“飞马踏燕”,“飞马踏燕”似乎比“马踏飞燕”更传神,更准确。

 

究竟叫什么名称最合适,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新的意见。我个人以为“天马龙雀”更贴切。

 

 

承德的第一枚马片门票

 

 

 

承德市的优秀旅游城市标志雕塑我的摄影

 

y-f 2009.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