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春节不再冷清

——建设国际旅游城市建议

近年来,“找回我们的节日”成为一句文化复兴的口号。“我们的节日”是指与我们民族文化血脉相连的传统节日。弘扬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既有利于传承中华文明、丰富群众生活,也有利于直接拉动内需、扩大消费和发展文化产业。

201018日,由国务院参事室、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央文史研究馆联合主办的“春节文化论坛”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举行。

  论坛由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主持。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国务院参事冯骥才、张抗抗,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王蒙、舒乙,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何星亮,山东大学民俗学研究所所长张士闪等就如何弘扬春节文化等问题作了发言。部分国务院参事、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专家学者和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南京大学师生等共150人参加了论坛。

  参加论坛的还有国务院参事室党组成员、副主任陈鹤良、方宁,副主任王明明,北京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陈启刚,国务院参事室新闻顾问、《中华书画家》杂志社社长赵德润,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常务副院长杨延文。国家旅游局、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北京烹饪协会等方面的专家应邀参加了论坛。85岁的中国年画传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家”的郭太运先生应邀出席了论坛。

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出席论坛并以《让中华民族的盛大节日更加丰富多彩》为题,发表了讲话。他指出,春节是喜庆时间最长、活动内容最多、节日气氛最浓、影响范围最大、全国各族人民最为重视的盛大传统节日。它已成为展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成为炎黄子孙永远不能忘怀的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因为这一时刻,民族认同得以集中体现,民族文化得以集中展示,民族情感得以集中迸发。

春节是农耕文明的产物。先民们在春耕、夏作、秋收、冬藏的劳动之后,在新的一年春天到来之前,庆祝丰收、祭祀先祖、祈福未来、除旧布新。这一具有浓厚乡土气息的喜庆节日,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所形成的一整套民俗文化和民众活动,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行为规范和审美情趣,已经成为展现、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窗口,成为表达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的重要载体,成为炎黄子孙永远不能忘怀的鲜明的文化符号和文化记忆。因为这一时刻,民族认同得以集中体现。春节像一条割不断的精神纽带,把炎黄子孙的历史与现实、思念与期盼紧紧连在一起,人们油然而生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归属感和自豪感。无论游子走得多远,春节都要回乡团聚;再穷的人家过年也要吃顿饺子,一家人除夕守岁其乐融融;海外华侨无论离祖国多远,也无论移民几代,对传统节日春节依然一往情深。因为这一时刻,民族文化得以集中展示。人们通过放鞭炮、写春联、贴年画、挂福字、吃年饭、串门子、逛庙会、唱大戏等一系列活动,除尘沐浴、辞旧迎新、敬天祭祖、尊老爱幼、团圆祝福,都是“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和为贵”等民族伦理和精神的反映。因为这一时刻,民族情感得以集中迸发。“每逢佳节倍思亲”,春节期间,到处洋溢着浓郁的乡情、亲情、友情,这正是爱国主义情结的重要基础。

  现时除了中国、朝鲜半岛、越南、日本之外,蒙古、老挝、缅甸、柬埔寨、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地都是最重要的节日之一。

1999918日,国务院正式发布《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决定增加公众法定休假日,由原来的每年7天调整为每年10天。春节、五一、十一法定休假3天,加上调整的前后两个双休日,就形成了春节、五一、十一三个连续7天的长假,

20056月,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等部门下发《关于运用传统节日弘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意见》(简称《意见》),对除夕、元宵、清明、端午和中秋等传统节日进行统一部署,以彰显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进一步扩大传统节日的影响。该意见对增设上述五大节日的重要性进行了详细说明。该《意见》指出:要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传统节日的有关理论和实践问题,积极探索保护传统节日的措施和办法,使传统节日得以不断传承和发展。

承德市自清代建都以来民族、民俗文化与日俱隆,声震海外。而承德历史文化及地域文化最集中、最丰富、最热烈、最喜庆、最普及、最精彩的可谓是春节文化。

解放以前,虽然战争灾难使经济凋敝,但是春节活动一直传承不断。许多带有地域特色、民族特色的传统文化辉映华夏。

新中国建立以后,解除枷锁的劳动人民抒发自由劳动的快乐使春节更是红火热烈。

我曾经到丰宁、隆化、承德等县春节采风,对此很有体会。曾经多次撰写过这方面的文章。例如2001年《精彩凤山花会》;2004年《到乡下去过年》;2006年《大秧歌扭进县委大院》。用文字和照片记录、歌颂农村的春节文化。我自己欢乐,也为促进促进春节文化有所贡献。

但是,近些年来,承德市区,却越来越没有春节的节日味道。一到春节冷冷清清。

市民们都记得上世纪八十、九十年代,承德市多次在春节期间举办花会、灯会,为全市人民平添节日的祥和喜庆。最后一次是1997年的元宵佳节,各县的一些花会表演队伍已经进城,却不料,邓小平去世,临时决定停止娱乐活动。已经画好妆的农民们只好返回各自的村庄。

从那一年到今天,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承德市区,没有了花会,没有了灯会,没有了焰火。每到春节市区平平淡淡。

听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蔡赴朝在论坛上的讲话,我们得以知道,春节期间,北京市各大剧场都有精彩演出,各大庙会规模扩展。有五台春节电视晚会,将组织5000多支群众演出队伍走上街头。明年将继续把舞台电视晚会扩展为15台。初一到十五,天天有晚会。

要把承德建设成国际旅游城,突破口在哪里, 我觉得在文化!

历史与文化就是承德的根,就是承德的魂。

文化给予我们以历史感、自豪感、幸福感。历史文化使我们理解人的生命存在、意义和人在宇宙中的地位。

文化对一个城市的命运至关重要。文化主导着人们的思维,决定着人们的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这种文化不是孤立的,而是融化在城市的每一个角落,弥漫在城市的所有空间。

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城市把文化竞争力作为综合竞争力的重要构成因素来考量上海市就提出“文化是城市的活力和灵魂”的口号,把文化融于城市总体发展中。文化化已经是许多城市的发展思想。

承德地域文化得天独厚,所以能够成为历史文化名城。多年以前,承德市就确定了“文化兴市”的纲领,今天建设国际旅游城市仍然需要高举“文化”的旗帜。特别凸现文化的位置,文化的表象和文化的内涵。

本文不多谈其它文化,只说春节文化。春节文化乃软文化的一种,而且是纯文化。文化带动经济,我们还要注入春节经济概念。让春节这古老而现实的话题有创意,有活力,在丰富市民物质精神文明的同时拉动经济发展。

盛世兴花会,人民群众有表演的积极性,政府何不加以引导,予以支持,以行动实践党中央“建设先进文化”的战略!

重视春节文化。挖掘、整理、弘扬承德春节文化,变冷清为热闹,让承德的春节热起来,活起来,亮起来!

 

201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