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常打开煤气灶之后坐到到电脑前,打起文字来就忘乎所以,以至于饭糊菜焦。自从孙女会识辨钟表,我便有了依靠。“漫漫,到12点时告诉爷爷”。“好的!”

孙女是在游戏中学会识别钟表的。

蛋糕盒子圆圆的,妈妈带着她做了个钟表,两个人玩游戏,哪个针指到哪里,是几点,就这样学会了。

饭桌上,餐具已经摆好,我问孙女:“和筷子相对的词是什么?”

孙女答“勺子。”

我接着问“碗”呢?

答“盆”。

我欣喜地想,这孩子已经对同义词反义词有了初级认识,正是训练的机会。于是连续问答——

刀子——叉子;门——窗 ;天——地;大——小

风——雨;好——坏;吃——喝;吃饭——喝水

稀粥——干饭;唱歌——跳舞;

快乐——不快乐。 我纠正:“三个字和两个字不相对,你也用快乐,这叫重复。可以换个悲伤或者忧愁。”

善良——

孙女说“不知道了。”我告诉她:“可以说恶毒” 孙女马上说“邪恶”。我立刻夸奖“对得好!”孙女来了兴趣,把奶奶、妈妈都拉过来参加对对,这顿饭大家吃得很舒心。

饭后,照例孙女要玩一会儿电脑。开心网、摩尔庄园,和远方的姐姐对话。对此类网上游戏我不感兴趣,但对孙女却不禁止。还常常听她讲种了什么菜,丢了多少菜,钓了多少鱼,养了什么动物。

邓小平讲|“计算机要丛娃娃抓起|”,我很赞同。一些青少年迷恋网吧不能自拔,与出生以来生活单调空虚,缺乏行为养成教育有关。一般心理健康的人基本都能够控制上网时间。我们不必因噎废食,视上网如猛虎。孩子有逆反心理猎奇心理,越禁止越想体验,不如正确引导.何况信息时代不接触电脑,怎么能够融入社会?

今天,家庭音乐会暂停,我有些不舒服,躺在了床上。孙女过来趴在我身上 哀声说道“爷爷,你不能死”。我笑了 ,“爷爷躺一会儿就好了,不会死。我要陪着你一起成长.”四岁的孩子已经有了畏惧死亡的意识

晚间,老伴在自己的房间看电视《情陷巴塞罗那》,孙女离开了她喜欢的卡酷动漫,偎依在奶奶身边,问“奶奶,哪个是好人?”“这个是坏人吧?”

对人的判断,小孩子初始仅限于分为“好””坏“两类。老伴讲了“因为他很善良,有同情心,肯帮助人,所以他是好人。”,“这个人是个骗子”;“这个人不是坏人,但是他却做了对不起好人的事,心情很矛盾”……

孙女用了、“心地善良”、“忘恩负义”、“阴谋诡计”“黑心肠”等词汇插话议论。道德评判的意识就这样逐渐渗入幼儿的大脑。

晚上九点钟,是儿子的房间里最热闹的时刻。三口人翻滚打闹,不断传出嘻嘻哈哈的笑声。

睡觉前的最后程序是讲故事。说是讲故事,其实是读故事,以前都是妈妈一个人读,现在孙女能够和妈妈交替着读了。

夜渐渐地安静下来……

2010.1.18

 

孙女在给奶奶讲解开心网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