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次聚会上,我曾有这样的发言:

“常听有人说‘承德文化底蕴深厚’,我不以为然。1702年康熙光顾这块‘名号不掌于职方‘只有几十户人家的村落,1703年开始建热河行宫,到康熙五十年,即1711年才‘聚民至万家’。从1703年算起,到现在不过三百余年,何谈‘深厚’ 至于由出土文物考证,追溯到战国,乃至更远,这种情况,全国各地,比比皆是。几件文物不足以说明承德地域比中国其它地域文化深多少,厚多少。”

今天的承德人大都属于外地移民。新中国建立后,由于人们的文化浅薄,对清代文化缺少继承意识,三百年的历史文化日益消弱。新文化实力也并不雄厚。

自从被国家列入‘历史文化名城’,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后,承德人有些飘飘然,以‘文化’二字冠名的事成为时髦。但是,正如武烈河的水,稍有干旱,便枯可见河床一样,常常不经意间漏出文化短缺的破绽。城市建筑如此,市民精神面貌如此,纯文化艺术也是如此。

今日天气转暖,我和老伴到武烈河边散步。走到市行政中心大楼近处,看到河堤上一块装点园林小品的天然巨石,刚刚镌刻上一首诗,红色的油漆仿佛还没有干透。

河畔有树,树下有石,石上有诗,——很好的设计,很美的装点,不由得赞一声好!

但是,停住脚步,细读诗文,很遗憾,有一种新衣服被溅上污渍的感觉。

请看这首叫《盛世明珠》的五言诗:

青山抱碧水,清风依相随。

明珠映紫塞,今日硕果累。

咱们论坛中有写诗高手,对这样的诗句会有准确的评价。我不懂诗,只觉得,把这样的诗,镌刻在这样重要的城市位置,有损文化名城的形象。

上面没有署名,咱们只对诗,不对人,不妨评论一下。

文学艺术有助于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但不是随便拼凑五个字、七个字的就是艺术。很多名人在承德留有墨宝,留有诗文,那都是光闪闪的明珠,我们为何不加以利用呢?或者把我们村中老何、热河之子、老邓、士洪等人的诗句镌刻上,那才叫增光添彩!

建设国际旅游城,需要先提高市民文化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