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民初著名女中医曾懿 征文

冬梅 2021-7-21 479


                 清末民初著名女中医曾懿

                                              袁坚(天津)

 

当前,全国诸多省市,正值遭遇新型冠状肺炎之祸,足令国人唏嘘。审古察今,类似瘟疫古来屡见不鲜。在这冠毒横行之日,笔者向大家介绍我的曾祖母、清末民初我国著名女中医曾懿。她曾总结身患四次温病的切身体验,自创良方,拯救瘟疫时期患病百姓,受到人们交口称赞。韩国电视剧《大长今》在我国公演后,收视率很高。为此国人曾非常感慨,很多观众认为:大长今是韩国医女,而我中华大地也不乏女性名医,为何不宣传弘扬?中国医药发展史上,女医家本来就凤毛麟角,能对国家民族做出、的更是寥寥无几。曾懿就是我国近代著名女中医。她不仅医术高超,而且还是诗、书、画具精的神奇女性。

曾懿(1852-1927),字伯渊,又名朗秋、古欢老人,斋名古欢室。她清咸丰二年出生于四川华阳县(今属成都市)一个官绅家庭。她十岁时其父曾咏就卒于江西鄙阳任所,在其母左锡嘉夫人的教诲下,自幼研读经史,擅长丹青、文辞。她学医大约是在同治年间。当时,川西平原瘟疫流行,许多患者由于医治无效而丧生。她既怜乡民之无辜,更恨庸医不识寒温,泥执古方之无能,乃废寝忘食地苦读家藏医药典籍,上始汉、唐,下迄清末,凡精辟之论述,严谨之方剂,都一一摘录下来,悉心钻研。而后,她给亲友们治病。不几年,居然正式行医。由于她医技精湛,医德高尚,前来求医者门庭若市,在民众中颇有声望。

作为一个自学成才的医生,她在医学理论上并不执一家之言。她认为:汉代张仲景固为医中之圣,其所著《伤寒论》,后世医家奉为圭皋,不无道理。金元四家也各布胜处,当为效法。主张今之业医者不可一概泥于古方古法,而应潜心体察,掇其精英 ,摘其所偏,自能豁然贯通,变化无穷。如此,方能收到更好的效果。由于她目睹瘟疫肆虐,荼毒乡民之惨状,故对叶天士、吴鞠通等瘟病学家甚为推崇,认为这些医家皆能运化古方,以治今人之病。她尤服膺吴氏之《瘟病条辩》,称此书妙在顾人津液,不专攻伐。并说懿身经四次温症,得以转危为安,皆得力于斯书者居多。她辨证是相当仔细的。比如治疗瘟病,她不单重视瘟病伤津,而且也考虑到病后伤阳气。她指出:瘟病愈后,面色萎黄,舌淡,不欲饮水,不食,阳气虚也,小建中汤主之。温热病毒之邪属火、属阳,伤阴的后果是显而易见的,但病后阳虚却往往被医生忽视。由此可见,曾懿对瘟病治疗的认识是很全面的。她运用成方,并不拘于原书所规定的主治条文,常扩大其应用范围。如《金匮要略》之葶苈大枣泻肺汤,本治痰水壅肺,喘不得卧,或支饮不得息。而她却谓此方(对)湿、饮、腰肋疼不可忍等症有其效。并举例说:外子酒湿黄疸,每必先右肋痛且肢冷,医用辛温服少许更甚,服此方即愈,此经验良方也。她生活在晚清,时西风东渐,不少守旧者对西方医学知识尚不认识,一味反对,而她却能广收博采,加以利用。她常告诉病人要节劳以保脑力时吸新鲜空气以保肺,还要加强运动使血烙(脉)流通等。尤其是对妇女,她认为昔者女人,幽囚深闺之中,不能散闷于外,非但中怀郁结不舒,即空气亦不流通,多病之由,职是故也。可见,她的思想是很进步的。她二十岁与江南才士袁学昌(号幼安)结为连理。袁为江苏武进人,才学出众。曾懿与之结合后,曾宦游闽、皖、浙、赣等省凡二十余年,其间夫妻间朝夕讲求,风雅唱和,使其在文学和医学方面皆有更大长进。
   
她不忘当初学医之艰难,决心将自己的心得体会告诉后来者,乃发奋著述。终于在光绪三十二年(1906)她五十四岁时,著成《医学篇》四卷,并于次年在湖南长沙刻板问世。1933年,苏州国医书社将《医学篇》重辑为《诊病要诀》、《杂病秘笈》、《幼科指迷》、《寒温指迷》、《妇科良方》、《外科纂要》6种,名为《曾女士医学全书》铅印发行,使该书之流传更广,影响更大。她在完成《医学篇》之后,接着又完成了《女学篇》和《中馈录》各一卷。

现将其著述简要介绍如下:《医学篇》共有两册,是木刻本。上册共4卷:第一卷有脉论、舌色论、温病、伤风,伤寒病论等第;二卷为温病传入中焦治法;第三卷为温病传入下焦治法;第四卷为伤寒治法。下册也有4卷:第一卷为杂病;第二卷为妇科;第三卷为小儿科;第四卷为外科。书中将伤寒、瘟病两类疾病的病情及治法详加辨析,分为数章加以介绍。并将《瘟病条辩》、《温热经纬》诸书各方,摘录成帖,明澈显要,使人一目了然。她曾得过四次温病,全赖著名温病医家吴鞠通的理论指导方转危为安。因此,她十分崇拜吴鞠通的《温病条辨》。在她自己的著作中很多地方都采用吴鞠通的学说和医方。她又将生平经历医效古方、时方及自制诸方,选其灵验素著者,分成伤寒、瘟病、杂症、妇科、幼科、外科等类,一并附于书中,使学者能从中获益,不致受庸医之误。是书出后,不胫而走,医者甚为重视。

《女学篇》是曾懿与袁幼安宦游东南诸省,目睹清王朝腐败无能,西洋列强夹我属国,踞我港湾,攘我主权,干我内政的社会状况,为救国图强而力倡女学之作。她认为,国家兴亡,首在教育。而占四万万人口半数的陶融女子,还以读书明理为第一。在《女学篇》中,曾懿提出了女学教育的三项主张。一是教育子女,各尽义务,所以培植国民之基础。二是勤俭劳苦,家给人足,所以筹划家政之根本。再就是医学卫生,以保康强,所以强大种族之原理。虽然她提倡的女学并非救国救民之良策,但她关心国事,忧国忧民的思想在当时是有一定进步意义的。《中馈录》具有家政学的性质。她在此书中明确地提出写此书的目的和意义。她认为:昔藻咏于《国风》,羹汤调于新妇。古之贤媛淑女,无有不娴于中馈者。她为了使新妇和尚未进入烹饪门庭的新手都来提高自己业务素质,兹将应习食物制造各法笔之书。其目的,庶使学者有所依归,转相效傲,实行中馈之职务。《中馈录》集中地介绍了江南一带民间常用食品的制作方法和保藏方法,详细的记载了:宣威火腿、香肠、肉松、鱼松、五香熏鱼、风鱼、醉蟹、皮蛋、糟蛋、辣豆瓣、豆鼓、腐乳、酱油、泡盐菜、冬菜、甜醪酒、酥月饼等20种常见的食品制作方法。在制作过程中如何选择主料、配料份量,各种佐料的配用、操作方法,以及制作适宜和不适宜的季节、注意事项等,都阐述得极为周到、详细、具体,且简便易行。中国商业出版社将《中馈录》列入《中国烹饪古籍丛刊》编排出版,并指出该书有一定的科学道理,至今仍为人们采用。
    1907
年以后,曾懿随其夫入京,晚年仍为人诊病,暇则以诗、画自娱。有《浣月词》存世。1927年冬,曾懿卒于北京,时年75岁。其子袁励准为光绪宣统两朝帝师,现北京新华门匾额为其亲笔手书。
  
(本平台所有文字均为原创,侵权必究)


             

                       清末民初著名女中医曾懿


本文作者:袁坚,原名袁保坚,别署惠风楼主,网名龙城。男,1951624日出生于天津。天津广播电视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民革天津市委员会机关退休。2005年荣获“全国统战系统优秀宣传干部”称号。


                                  

                                  本文作者袁坚


最新回复 (2)
全部楼主
返回